王昕暉
【摘要】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在化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乏先行者對生活的探究和對人生的思考,是一門具有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的學科,但是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卻被束之高閣,成為純學術性的學習和研究,脫離生活實際和學習者的情感體驗,這讓化學學科的學習脫離了正常的軌道,脫離了對生活實際進行指導的初衷。新課改下,化學的教學要更加貼近其學科本質,學生的學習也將有一個較大的形式和本質的轉變。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化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036-02
新課程改革標準在出臺后逐漸發揮了對教學的調整作用,在宏觀的大環境下,教師的高中化學教學要進入系統的微調模式,這種微調指的是循序漸進的調整和內部本質的調整,雖然是微調,卻是一項工作量極大的細致活,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新課改下化學教學將會在哪些方面發生變化。
一、新課改為高中化學教學帶來的變化
新課改在教學理念和學生理念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觀點,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教師都應作出相應的變化,課堂教學的氛圍和形式也會發生改變。
舊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具有很明顯的封閉性,教師的教學內容僅僅圍繞課本,沒有拓展和背景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很少會允許學生針對知識進行探討課研究,而是依照自己的思路,不斷地進行講解,在課堂組織形式上,活動課和交流較少,課外實踐鍛煉更是不可能,高中化學教學無論是從思想上、內容上、形式上、還是空間上都存在著極大的封閉性。這種舊的封閉式的教學,不僅將化學這門促進人類發展的課程理論化,而且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教育的發展,從多方面來講都是極為不利的。新課程標準將徹底改變這種舊的教學模式,提倡開放式教學和生成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更加靈活性的方式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和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從思想上、形式上、內容上和空間上給學生以極大的自主性,并通過引導讓學生的自主性有依據,有方向,有目的。
二、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要革除弊端,向更好的方向靠近,向著新課改要求的方向去實現教學目標,將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抱負、有批判精神,對知識學習到位,對實踐善于結合和動手,對學習態度科學的新時代人才。
1.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感知,進行有效的教學疏導
在很多教師看來,關注學生情感是浪費時間,是與化學教學無關的,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經常對學生的反應不是很重視甚至是忽略掉,在教師講課出現錯誤,學生糾正的時候,有的教師會火冒三丈,或者是在教師的教學冗長重復的時候,學生的提醒會讓教師發無名之火,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處理的不當操作,這樣會引起學生對教師本身的反感和不悅的情緒,對于學生的繼續學習有百害無一利。
因此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重對學生的情緒疏導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學會合理處理課堂中發生的小插曲,巧妙避開學生性格的敏感區域,并利用教學內容的創新,將學生的情緒轉移到教學中的趣味性上;其次就是教學前期,教師也要了解學生對化學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學生能接受的知識跨越程度,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找到學生能夠接受的點,以此來進行引導和疏導。
2.實現化學課堂教學自由,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課堂經常是教師在不斷地進行知識灌輸和題目講解,幾乎沒有讓學生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和表達自己思維的空隙,就算是化學實驗,也很難有讓學生進行探究的機會,教師經常在做完演示性實驗之后就將課堂推進到下一個環節了,對于學生是否看明白,是否懂了,對其中環節是否有不同的看法等全然不顧,學生的個性化的潛能發揮不出來,很難在學科學習上有什么大的突破,更別說是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了;其次是教師將課堂教學環節安排得十分緊湊,沒有容學生去思考探索和進行交流解惑的時間,學生在教師的推動下被動地接受知識和教學環節,長此以往就會失去表達和主動思考的興趣。
因此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內容的教學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給學生以自由表達和操作的機會,充實課堂交流環節,增加課堂實驗環節,讓學生由發揮自主性的機會,并讓學生能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討,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表達意見的同時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重視,學生才能更加喜歡表達和探討,最終在探討中不斷形成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形成學生對學習的獨特見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課堂教學手段是呈現教學內容的重要方式,如果手段單一,教學內容對學生的作用也就達不到最好。在過去,高中化學的教學手段經常是教師的講解加上PPT的演示,雖然適當加入了些實驗的環節,但是整個化學課堂的教學還是顯得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和積極性,對于課堂氣氛的調動也是作用有限。
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就要了解與化學教學相適應的手段,了解化學知識的各種呈現方式,通過對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研究,找到適合教學的手段和方式,并且了解它們的適用情況,最終靈活運用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這其中有微課教學,利用小視頻的錄制為學生呈現化學的奇妙世界,對于沒有辦法現場完成的實驗,通過微課的方式讓學生清楚地觀看實驗過程;活動教學,是指在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提出一項主體,讓學生圍繞主體在課堂上產生活動和互動,這樣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有課題探究教學法,充分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任學生自由發揮,朝著預定的方向進行探索實驗。
4.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
新課改下,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最終是為了應用于實際的生活中,為了指導生活實踐,推動人類的發展進步,因此化學課堂教學要更加具有實踐性,教師的實踐性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找到化學知識中與生活相關聯的部分,將這些聯系以導入和練習等多種方式融入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形成為了解決問題而學習的思維和習慣,而不是為了學習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其次教師還要聯系實際帶領學生進行實踐鍛煉,讓學生接觸到化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場景和操作,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科精神和探究精神,了解化學學習對于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從而在實踐中,帶著對生活技能學習的心態去進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從而從思想上和實踐上重視化學學習,重視化學實踐,轉變對化學知識的理論化了解。
三、小結
總而言之,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首先要將化學作為一種技能來看待,這種技能首先教師要深入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和與眾不同的學習感受;其次就是要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合理的教學方法,了解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在總的方向把握上采取適應的教學方法;最后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于化學教學,化學教學為人類生活服務的本質特征不變,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學習生活技能的主要目的不變,在這兩者的結合中,教師要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形成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傳科;試論如何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