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玲
【摘要】從目前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變化來看,初中語文在教育當中受到了各方重視。其中,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當中是首要目標,同時這也是該科目教學進行改革的重要目標,對于初中這個階段來說,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以及興趣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要貫穿于整個過程。文章首先說明了對于初中這個階段培養該能力的意義,從而得出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制定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050-02
引言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自覺并且主動的對待它,并且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漸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語文的教學當中,首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樹立一種探究精神,培養學生在學習當中的良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當中的意義
(一)提高教學效率
在語文的學習當中,學生通過學習和不斷摸索的過程當中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解決學習當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提高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動性,培養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課余時間對于語文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主動學習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去掌握知識要點,不再是單純的只學習到老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邏輯和思維能力。特別是在他們主動學習的過程當中,他們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在這個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三)培養終生學習能力
相比較被動的學習狀態來說,主動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甚至還能夠得到很多額外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在這個主動探究和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自己的健康發展,還能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進步思想。
(四)感受學習當中的快樂
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從而在思想和心理上對待學習沒有心理壓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學到的知識才有效率,在這種狀態之下的學習不僅可以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還能收獲好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尊重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了解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方向,對學生有更多的關懷和耐心。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之下,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會更加的平等,學生也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所以,老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創建一種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來。語文老師向學生傳遞相關的語文知識,通常是通過日常的教學訓練,從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語文的學習當中,特別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樣就使得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辦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需要指導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語文知識從而將其系統性地進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在學習當中研究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總結和概括能力。老師更多的是要作為一個引導者出現在學生身邊,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式才能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要的就是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研究探索知識,才能真正的為我所用,成為自己的東西,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及時發現并且調整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地去糾正和引導他們。最重要的是要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去進行探索。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在每一堂課上應該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理解當堂課所學的知識內容,提出問題,老師也能及時做出解答。
(三)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些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設一個合適的教學場景,必須熟悉目前所用的教材,根據學生學習水平找到不同的切入點,為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橋之美》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使用攝影以及計算機兩種手段,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橋,同時老師在教學當中可以為不同的橋的畫面配上不同的音樂,將學生帶入這個意境當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正式對課文進行講解的時候,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橋的美,還可以從字里行間進行品味。在賞析橋的美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互相發表自己的看法,建立歡快的學習氛圍。最后可以讓學生集體朗誦這篇課文,品位橋的美。
(四)在自讀中啟迪思維
學生在學習當中會產生積極性,多半是他對學習產生了疑問,想要解決這個疑問。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語文的學習其實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很多新的問題不斷產生。所以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答案,在必要的時候進行答案的補充。最好的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老師進行適當的補充。例如在課堂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針對課文的題目提出質疑,這樣通常能夠迅速進入課文,找到文章的線索,從而能夠獲得文章的中心思想。又例如,在進行《死海不死》課文教學中,老師可以提出“死海海水的浮力為什么這么大呢?”“死海是怎么形成的?”這類問題進行引導,從而把握住課文的說明順序。首先介紹死海不死這個現象;緊接著介紹死海為什么不會死;最后分析成因。讓學生理清講解的順序,在自己閱讀的過程當中找到答案。
(五)肯定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
在學校的學習當中,老師的肯定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大的鼓勵,從而使學生對待學習更加的積極并且能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及時調整自己的一些行為,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閱讀課上,老師可以規定學生閱讀課文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分,學生也可以搶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以這個為線索把學生帶入到課堂的情景當中。其次,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對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積極的評價,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培養他們的積極性。
三、結束語
在語文的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當中我們總結出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但還是不能急于求成。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長期以來才會有意外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曉娟.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19).
[2]曾德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8).
[3]秦延軍.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J].學周刊,2014(17).
[4]劉建高.基于自主學習的仿真教學研究與實踐[D].南昌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