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志 卞學愚 李欣芮
摘 ?要 ?輔導員話語是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與媒介,新媒體時代輔導員話語能力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新媒體拓展了輔導員話語空間、豐富了輔導員話語內容、創新了輔導員話語方式,另一方面也讓輔導員話語受限、話語價值取向模糊、話語形成專制獨斷。通過對新媒體與話語能力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從運用新媒體豐富話語內容、增強話語主客體的互動和構建完善的話語傳播體系三個方面形成輔導員話語能力提升策略,達到“有話可說”“有說必應”“言傳身教”的實效。
關鍵詞 ?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話語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1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21-0032-03
新媒體的是指通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新興技術,使用網絡平臺渠道以及電腦、手機、電視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信息傳播形式。新媒體具有即時性與交互性、海量性與共享性、開放性與個性化等顯著特征,新媒體時代的話語具有網絡化、碎片化、社會化、微觀化等特點[1]。根據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
據[2],我國網民數量截至2018年12月已達8.29億,其中學生群體是比例最大的群體,占比達25.4%,新媒體平臺已經發展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指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工作職責的重要部分,輔導員應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優勢與網絡新媒體技術相結合。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落實網絡育人,大力提升網絡教育,拓展網絡教育平臺,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
話語是高校輔導員針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與媒介,通過話語,輔導員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切實把握學生成長規律,提升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以及文化素養[3]。話語能力是高校輔導員育人水平的衡量,是指輔導員面向學生傳播觀念、塑造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傳播引導能力。話語能力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涵,即話語的豐富性、互動性和權威性[4]。豐富性即“有話可說”,輔導員的話語應包含豐富的內容;互動性即“有說必應”,輔導員的話語是一個與學生互相交流的過程而非單方面的說教;權威性即“言傳身教”,輔導員的話語能夠讓學生入耳入腦入心,言之有效。新媒體時代下,價值傳播路徑愈發復雜化,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愈發多樣化,對輔導員的話語能力提出新的挑戰,同時也是輔導員網絡育人的新機遇。
1 ?新媒體與話語能力的關系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平臺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空間,為大學生的信息獲取、人際交往、日常生活提供了全面的服務。據統計,網絡通信、網絡視頻、網絡新聞、網絡音樂是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最多的場景,大部分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2到4小時[5]。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新媒體平臺的龐雜信息很容易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產生較大影響。高校輔導員應善于利用新媒體工具,明晰新媒體對話語能力的影響作用,提升自身的話語能力。
1.1 ?新媒體便捷特性拓展了話語空間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因新媒體而得到大力的提升,輔導員的話語空間也得到極大的拓展。傳統教育模式下,輔導員的話語主要的表現空間在課堂上,包括周點名、主題班會、談心談話、理論宣講等,以及通訊平臺的交流。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結合,輔導員的話語可以觸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新媒體拓展話語空間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在新媒體平臺發聲,其及時性與便捷性為進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扎實基礎,并且其影響力與教育意義可以長時間保存。另一方面,新媒體的發展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案例,這些典型案例的交流互鑒是在全網絡范圍的、打破了校園的界限,輔導員的話語傳播在此基礎上得到不斷延伸、不斷深入。
1.2 ?新媒體海量信息豐富了話語內容
傳統教育模式下,輔導員的話語內容僅來自所見所聞所感,新媒體時代,全世界的信息都掌握在每個網絡用戶的手中,海量的信息成為輔導員話語的內容來源。新媒體時代,人們可以共享融合了各個國家、各個領域的先進精神、思想和文化,這些全球化的話語可以為輔導員話語提供有力的借鑒,同時其傳播與發展規律,也為輔導員構建自身有生命力、有傳播力的話語體系提供了有利條件。高校輔導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能力,應當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把握社會思潮脈搏,了解青年群體的價值取向,做到正視問題,洞見思想動態,引導學生達到價值共識。
1.3 ?新媒體交流方式創新了話語方式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普遍、更加深入,其話語傳播與交流方式打破了原有傳統社會的交流局限。新媒體既是話語工具,也是話語背景。新媒體時代的交流區別于傳統的交流方式,其主要特征就是話語主體的身份是隱匿的,話語雙方是地位對等的,交流是互動的。由于新媒體的海量信息與共享性,教育者話語的壟斷性被打破,學生通過新媒體獲得的信息資源與教育者是對等的,教育者與學生的相互關系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使得學生的話語的重要性被凸顯。新媒體時代輔導員的話語表達過程中尤其要注重與學生的平等交互特征。同時,日新月異的新媒體交流模式發展,令話語的方式豐富化,網絡直播、微博話題、短視頻等新興手段也成為輔導員話語表達方式[6]。
2 ?新媒體時代輔導員的話語困境
新媒體對于輔導員而言還是一個比較新的工具和平臺,新媒體的信息、技術、運營、傳播對輔導員而言也是相對棘手的領域,導致輔導員對新媒體“望而卻步”,新媒體時代對輔導員話語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2.1 ?新媒體技術讓輔導員話語受限
新媒體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傳統育人模式的發展與完善,與傳統育人模式類似,新媒體育人需要專業的師資隊伍來實施,但是現實情況是輔導員缺乏新媒體的應用技巧,對新媒體的傳播規律缺乏認識。輔導員對新媒體的應用水平較弱,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具體表現包括新媒體話語內容少,新媒體話語平臺單一,新媒體話語推廣少、傳播慢。輔導員新媒體話語僅是線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還未起到主導作用,更多的輔導員所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局限在線下的談心談話、主題班會等形式。僅靠線下的教育引導,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單薄、顯得獨木難支,也難以形成針對群體的影響力。一方面不斷發展的新媒體的技術,對輔導員話語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繁忙的日常事務管理也導致輔導員“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話而道不出”。
2.2 ?新媒體話語模糊了價值取向
新媒體話語的娛樂化和個性化特征,使其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互聯網用戶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多元化、娛樂化和無厘頭化的話語在新媒體中隨處可見,這些話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輔導員和學生的價值判斷,使雙方的話語價值取向受到沖擊。新媒體時代,多樣的思潮和意識形態在新媒體平臺“爭芳斗艷”,其影響力從網絡世界向現實社會不斷擴散,基于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遭到沖擊。這些與主流價值觀念不符甚至相悖的新媒體話語,不斷地被學生接收,使其價值取向變得模棱兩可,無法清晰地辨別是非,如果持續缺乏引導,甚至導致學生形成與高校育人理念背道而馳的價值觀念,從而導致輔導員的話語失去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戰。
2.3 ?新媒體話語導致話語專制
輔導員話語應該存在著政治功能和非政治功能的雙重屬性,如果全部話語以政治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需要,學生對其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使教育流于形式,形成話語專制,即輔導員憑借身份的權威性和信息的豐富性在話語傳播的過程中由“主導者”轉變為“主宰者”,削弱了學生話語權利。另一方面,這種話語專制還表現在學生的話語意識薄弱和學校對學生的話語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沒有意識到自己所享有的話語權利與話語權力,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一定程度上忽視學生的話語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一種交流互動的過程,如果學生話語形成缺位,其教育效果就會打折扣。
3 ?輔導員話語能力提升策略
新媒體的發展對輔導員話語能力、話語效果進行沖擊的同時,也對提升話語能力帶來機遇。話語能力需要考慮話語內容、話語平臺、話語互動、話語傳播等因素,輔導員應借助新媒體工具和平臺,從話語能力各個因素謀劃布局,借力發力全面提升話語能力。
3.1 ?運用新媒體豐富話語內容
新媒體時代,所謂內容為王,話語的有效性取決于內容的豐富性。利用新媒體平臺、工具,豐富自身的話語內容,讓輔導員“話語有話說”,對提升輔導員話語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這就要求輔導員的話語內容應該不斷更新,順應時代背景,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新媒體的技術更迭,為豐富輔導員話語內容創造了有利條件。輔導員話語應該既涵蓋時事政治、會議文件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基本內容,還應該囊括哲學話語、道德話語、文化話語、價值觀話語等的一些內容。新媒體既是輔導員話語內容的來源,也是話語傳播的媒介,輔導員應努力從傳統文化、課程學習、專業教育、社會實踐、學生活動中提煉新鮮話語,不斷豐富自身話語內容。同時,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新范式,輔導員的新媒體技能培訓不可或缺。圖文并茂式、文字音頻式、短視頻式等話語內容是易于被接受的,對圖片、音頻、視頻等話語內容的處理技能是必需的;公眾號、抖音、B站、微博、論壇、易班、雨課堂等新媒體也日益受到師生喜愛,相關新媒體平臺的運營技能也必不可少。
3.2 ?增強話語主客體的有效互動
良好有效的互動是維護輔導員和學生群體關系的重要手段,可以讓輔導員“話語聽得進”,是提升輔導員話語能力的重要途徑。根據話語表達的方式,包含了線上互動、線上線下互動兩個方面。針對學生群體的線上互動,即通過網絡交流、網絡對話、網絡討論等形式,以吸引學生興趣的新聞熱點問題和共性問題為突破口,引導大學生參與交流互動并積極予以回應。針對學生個體的線上互動,即經常訪問學生網絡空間,查看學生網絡動態,做到及時洞察輿情、個性化的指導與幫扶。通過線上的互動,讓學生個人體察到輔導員的重視與關心,也引導學生群體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線上線下互動,也就是將傳統教育模式與新媒體育人模式相結合,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形成線上線下育人合力。輔導員線下所采用的育人手段,例如主題班會、理論宣講、社會實踐、心理咨詢、就業指導、學業幫扶等,都可以與新媒體平臺有效結合,這樣可以提升工作透明度,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有效提升輔導員話語的效度。
3.3 ?構建完善的話語傳播體系
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缺乏科學有效的話語傳播體系,完善話語傳播體系,讓輔導員“話語有影響力”,有利于提升輔導員話語能力。完善的話語傳播體系,要從評估機制和反饋機制兩個層面下功夫。對話語評估機制而言,主要包括了標準化的流程、專業化的效用評估以及科學化的考核方法。評估機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是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具備新媒體專業素養和扎實的創作功底的人才不可或缺。反饋機制是輔導員話語進行調節的有力依據,一方面,應當設置負責思想動態調查研究的人員,使話語工作在及時而準確的信息反饋前提下實現有效運轉。另一方面,還應建立多渠道的反饋系統,廣泛接收師生的建言獻策,通過暢通靈敏的反饋機制,既可以獲得豐富準確的信息,為輔導員話語注入新內容,還可以為輔導員話語注入的調節因子,使話語更符合大眾的需求。同時,考慮到新媒體及時性、快速性的特點,尤其應注重信息反饋的時效性。
4 ?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提升輔導員網絡話語能力是落實和完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輔導員需要深刻認識到話語能力的重要性,從話語內容、話語互動、話語傳播三個層面,切實投入時間精力提升自我話語能力,讓自身的話語達到“有話可說”“有說必應”“言傳身教”的層面,積極謀劃、推動、引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助力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參考文獻
[1]陳偉,胡德平.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轉變[J].思想理論教育,2015(1):88-91.
[2]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8.
[3]周耀宏.新媒體場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提升路徑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5):76-84.
[4]桑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話語權的表現境遇及提升路徑[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1(3):118-123.
[5]馬天琛.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想行為分析與引導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9.
[6]梁靖,張宇.社交短視頻對大學生的影響及輔導員思政工作的反思與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9,5(2):
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