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科
摘 要: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在移民區,學校生源具有復雜性,使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面臨一定的困難。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從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移民區學生行為習慣的現狀、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方法三方面,對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移民區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長成才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5-0099-02
有人曾說,最可怕的力量是慣性,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慣性。對于一個人來說,良好的行為習慣十分重要。移民區學生具有很大的流動性,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面臨一定的困難。本文從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移民區學生行為習慣的現狀、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方法三方面,對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進行深入探究。
一、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移民區的學生同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流動性非常大,多為其他區域遷徙而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學習習慣和學習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別,行為習慣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說,學生的行為習慣千差萬別,思想覺悟高低有別,道德品質良莠不齊,這給教育活動的開展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移民區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行為習慣,立足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培養移民區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迅速融入當地的生活和學習。中學生正處于嚴重的叛逆期,在對他們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要付出足夠的耐心。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教師應給予學生熱情的幫助和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二、移民區學生行為習慣的現狀
通常情況下,移民區個別學生對學校的規章制度往往無法有效遵守,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文明禮貌習慣缺失,習慣說臟話和罵人。個別學生還存在說謊的情況,更有甚者,一些學生存在暴力傾向,打架斗毆、破壞公物的情況屢禁不止。還有一些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衣冠不整,不講究衛生,沉迷游戲和網絡,作息時間不規律,不熱愛學習。還有很多移民區學生不愿意同當地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更愿意同一起遷徙來的移民區學生交往,與他們建立關系,存在小團體友誼。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素質偏低,情緒波動較大,對學習有抵觸情緒。有些學生覺得自己是遷徙來的,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學習積極性較差,學習自信心不足,更不愿意表現自己。由此看來,無論是生活方面,還是學習和交往方面,移民區學生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糾正學生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因此,深入分析當前移民區學生行為習慣特點,并加以矯正,無疑是當地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方法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移民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教育工作者應針對學生不良習慣和存在的問題,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教育方法,教育引導學生改變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立足移民區學生特點,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習慣
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心智和身體都處在發育的關鍵時期,活潑好動,好奇心特別強。他們來自不同地區,接受的教育也有所不同,行為特征也有較大的差異。為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移民區學生的特點,積極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習慣,通過對學生進行分析,了解其行為特征的客觀表現,突出問題導向,培養其文明禮貌習慣。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素質,使其在待人接物和生活中有更好的修養,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打下堅實基礎。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教師要立足學生客觀實際,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文明禮貌習慣培養的機會。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慰問當地的福利院、孤兒院,給予老人和孩子必要的幫助,培養學生的愛心,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教師可讓學生同孤兒院的孩子做游戲,教孩子們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同他人溝通時,懂得謙遜和尊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2.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常態化
針對移民區學生的特點,學校需要構建系統完善的德育體系,使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常態化。要立足客觀需要,將學校管理部門、教師、班主任等多方力量加以整合,形成德育的重要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實現齊抓共管,形成課上、課下、課內、課外相互銜接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移民區學生的特點進行深入了解,獲得第一手材料,然后以此為基礎探討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并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個性化的教育內容和目標。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要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不斷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教師要將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不斷強化德育工作,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在教育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構建完善的校園文明管理機制,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
學校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構建完善的校園文明管理機制,努力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要不斷細化學校文明行為管理細則,并根據移民區學生的特點及日常表現,采取動態化的管理機制,不斷優化行為習慣培養方法,讓學生都能受到非常好的行為習慣培養教育。考慮到移民區學生衛生習慣較差的實際情況,學校應有針對性地完善學生衛生習慣的培養方案,并做好對學生衣著、衛生的檢查工作。還要定期檢查班級衛生和學生個人衛生情況,并將檢查結果作為重要的考評內容,納入考核體系,以提升學生的重視程度,讓他們更加注意維護學校衛生和個人衛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積極推進家校共育,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加寬松的環境
積極推進家校共育,能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家校的有效溝通和交流,便于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能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實現有效對接,使學生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學校中,都能受到有效的教育和管控,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考慮到移民區家庭生活壓力較大,家長工作繁忙,對孩子疏于管理,教師應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定期開展主題活動,為家長和學生搭建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在主題活動中,家長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學生要對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反思,提高思想認識。通過主題活動,家長與孩子能進行更好的交流,使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更加融洽,能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加寬松的環境。
總之,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教師要立足移民區學生特點,培養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常態化;構建完善的校園文明管理機制,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積極推進家校共育,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加寬松的環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乃讓,楊春梅.養好習慣之根 正好人生之本[J].北京教育,2019(06).
[2]李宏元.農村學生班級管理中養成教育的探索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09).
[3]劉林和.初中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J].教書育人,2016(29).
[4]趙福林.初中生養成教育管見[J].甘肅教育,2015(03).
[5]郭麗霞.淺談初中生的養成教育[J].甘肅教育,2013(18).
[6]尤君志.初中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