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興 鄭志萍
摘要:根據莆田市古樹名木資源情況,分析了古樹名木在公園綠地中應用現狀。利用古樹名木從加強古樹名木保護,豐富公園文化內涵,體現公園特色等方面些探討了古樹名木在公園綠地中的應用,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莆田市;古樹名木;公園綠地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74-02
1 引言
隨著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古樹名木的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古樹名木保護、利用與研究日益受到關注。保護古樹名木工作已成為莆田市建設國家園林城市、生態城市、森林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等重要組成部分。市城建、園林、林業等多方共同發力、形成合力,在古樹名木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發展還存在諸多的局限性,筆者根據歷年來工作經驗,旨在通過拓寬古樹名木保護應用層面來強化古樹名木的保護力度,推進其可持續發展,同時豐富公園內涵。
2 莆田市古樹名木資源情況
自2010年以來,在莆田市城市規劃區總面積為2284km2(不包括仙游縣)內進行了3次古樹名木資源調查。據調查統計,截至2019年5月,莆田市市共調查記錄古樹名木2233株。
(1)按區域分。城廂區有229株,占10.26%;荔城區有1040株,占46.57%;涵江區有905株,占40.53%;秀嶼區有56株,占2.51%;北岸開發區有3株,占0.13%。
(2)桉樹種分。莆田市的古樹名木分屬31科45屬56種。數量在前10名樹種占比例88.79%,其中:有荔枝1040株占46.57%,榕樹239株占10.70%,油杉174株占7.79%,楓香145株占6.49%,小葉榕113株占5.06%,馬尾松108株占4.84%,樟樹46株占2.06%,秋楓46株占2.06%,桂花37株占1.66%,樟葉槭35株占1.57%。其他46個樹種250株占11.21%。
(3)按級別分。一級(500年以上的樹齡)147株,占6.6%;二級(300~499年樹齡)358株占16%;三級(100年至299年樹齡)1728株,占77.4%。
3 古樹名木在公園綠地中的應用現狀
幾年來莆田市建成有綬溪公園、東巖山公園、延壽公園、玉湖公園、鳳凰山沿渠景觀帶、鳳凰山公園、土海濕地公園、秀嶼區中心市政公園、涵江人民公園、湄洲島湖石果濕地公園等一批有重大影響公園。截至2017年底,莆田市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為3765.35hm2,公園綠地面積為1053.80hm2(建成公園149個),綠地率為40.26%,綠化覆蓋率為44.8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21m2。公園綠地建設雖然取得巨大成績,但具有得天獨厚景觀價值的名木古樹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建成區內公園綠地普遍存在對眾多古樹或古樹群歷史沿革、歷史典故、歷史遺跡等人文景觀挖掘利用不夠。鄉村古樹名木分布比較廣,除了部分屬于“風水林”保護比較好外,大部分都“隱于市”,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根本談不上利用。不僅不利于可持續保護,更是對資源造成極大浪費。
4 古樹名木在公園綠地中應用探討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快速擴張,在粗放型和功能主義規劃的影響下,公園綠地等公共空間的系統性較弱,破碎化嚴重,失去了公共空間的“集聚意義”。古樹名木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是人們心中生生不息的鄉愁,以它們為中心的公園綠地上具有很強的“集聚效應”,能夠快速成為區域內的地標,因此在公園綠地等公共空間上具有很大發展空間。圍繞莆田市知名的或景觀優美、樹形奇特的古樹或古樹群,結合城市公園、美麗鄉村建設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古樹名木公園建設試點工作,按照保護優先、科學規劃、試點先行、行業引導的基本原則,科學做好相關規劃、設計等工作。
4.1 建成區內古樹名木在公園綠地上的應用
4.1.1 建城區古樹園
在建成區公園中可以利用古樹名木作為公園重要景觀節點或園中園。在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寺院等分布的古樹名木,可結合周邊環境增加坐凳、亭子、廊架等休憩設施建成集聚休閑之地,街頭道路附近的古樹名木可建設成供市民休憩口袋公園。通過宣傳牌等展示古樹名木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典故,以及與其有關的名人軼事或歷史文化信息等內容,利用古樹名木獨特性、稀缺性等優勢,結合景觀設計形成各個公園自己特色和亮點,避免“千園一面”。
4.1.2 古荔枝園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一樹荔花一樹蜂”,便是市民形容荔花叢里蜜蜂繁忙勤快采蜜粉而匯成的“嗡嗡”聲,宛如美妙動聽的勞動樂聲[1]。在1962年的時候,郭沫若來莆田考察,就寫下了“荔城無處不荔枝,金覆平疇碧覆堤”的贊美詩句[2]。莆田素來被稱為“荔城”。莆田市規劃區內調查的荔枝古樹有1040株,占莆田市規劃區內名木古樹的46.57%。其中荔城區915株,涵江區117株,秀嶼區7株,城廂區1株。莆田市古荔枝從現存唐代的“宋家香”開始,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時間,就有一千多年的故事?!懊坊▽W士賦,荔子狀元編?!备桥c歷代狀元進士名人息息相關,如徐寅、徐鐸、陳俊卿、劉克莊、宋玨等等。通過研究當地的與荔枝有關各種歷史、文化素材等來挖掘其人文屬性,將其融入荔枝林景觀設計之中,使景觀設計的整體框架、構思原則與地域歷史相結合,保持地域歷史的延續性,發揮其獨特的生命力[3]。
由古荔枝引申出來的莆田荔枝文化和文物豐富且珍貴,可以將這些植于唐宋元明清年間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古荔枝修建成園,不僅是給后代子孫一個傳承,更是給人們一個穿越時空,感受“文獻名邦”文化魅力。
4.2 鄉村古樹名木在公園綠地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