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洋
“網頁設計”課程是高校視覺傳達專業的核心專業課,是一門在高年級開設的、較為綜合的、偏重實際應用的數字媒體設計課程,需要學生擁有比較扎實的視覺傳達專業基礎知識和設計技能。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此課程也需要不斷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教學改革,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授方法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升級。
一、“網頁設計”課程現狀
現階段,很多職業學校依然采用傳統的網頁設計教學模式,即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分章節講解知識點,然后進行實踐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普遍被認為比較全面、系統,但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課時安排分散,整個課程需要占用一個學期,戰線拉得比較長,每次課前復習就占去半節課,效率大大降低,重要的是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會逐漸下降。二是教材內容落后,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教材內容始終無法跟上知識前沿。三是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根據教材要點邊講授邊演示,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依葫蘆畫瓢”,并沒有掌握實際的操作經驗,一旦讓學生自己開始設計網頁,往往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難以開發實際項目。
二、課程教學體系優化改革
我們研究并實踐的網頁設計創新創業示范課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讓學生在獲得前沿知識的同時,又掌握了可行性較高的創新創業能力。
本課程以創業就業為導向,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來進行課程開發,邀請企業行業網絡專家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網頁設計方向所涵蓋的崗位群和創業方向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以此為依據確定本課程的工作任務和課程內容,并參照行業職業標準,以任務引領為課程框架,將課程按遞進方式設計成項目,并以項目為單元組織教學,使學生由淺入深、以點到面地全面掌握網頁設計技能。同時開發網頁設計教改教材,對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條件、課程評價都進行詳細的設計,完成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的整體規劃,并建立基于網頁設計的課程標準。
三、課程內容改革
當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進入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學習的內容由傳統平面設計進階為數字媒體設計,此階段要學習商業平面設計、數字媒體相關設計、網頁設計、創新創業實訓實踐等,其中“網頁設計”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改革,不再單一地學習PC端的網頁界面設計,或者通過傳統的網頁三劍客軟件去實現基礎的網站建設。在創新創業示范課的教學中,課程內容加入了:PC端網頁設計、PC端軟件應用界面設計、移動端網頁設計、移動端軟件應用界面設計、移動端操作系統界面設計、H5互動界面設計、微信小程序界面設計、微信公眾號界面設計以及學習模塊化、可視化、集成化的網頁設計軟件,設計網頁中的界面版式、網頁交互和框架搭建等。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上,教師結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關于網頁設計的創作流程,指導學生進行團隊或者個人的項目制作。
四、教學方法改革
“網頁設計”作為高年級較為重要的專業課程,創新地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到課堂,以小組的形式展開研討,在研討環節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注重項目制作過程分析教學,目的是教會學生掌握方法主動思考,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共分為五個階段:
1.項目演示。以教師演示為主,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
2.項目討論。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引導學生理清設計思路,分析實際網頁設計項目的制作流程和網頁部分模塊的制作經驗與技巧。
3.項目講解階段。以教師講解實際項目案例為主,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貫穿在整個主題設計的講解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項目設計階段。以學生自我研究為主,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提出設想與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
5.項目制作階段。將學生分成小組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一套網站的搭建, 網站類型與風格不受限制,培養學生通過互聯網收集資料,結合實踐學習能力,達到最終學習效果。
除項目教學外,針對升學方向的學生培養,主要是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學科競賽,引入國內外的設計賽事,以賽代練,提高學生的網頁設計能力和專業素養。
針對在網頁設計方向有特長的學生,擇選優秀人才進入專業配套的“互聯網界面設計工作室”,參與橫向、縱向項目的研究,提高學生創新研究能力,培養出專業技術能力出眾、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學生。
五、課程實踐實訓改革
課程加入實踐實訓環節,以真實商業項目為依據,教師對實踐實訓項目進行功能分解、歸納,提取工作任務,分析工作任務所涉及的相關知識,設計一系列對能力要求不斷提升的進階式學習任務,以學習任務為教學單元組織課程教學,將網頁各類版式的應用融入各學習情境中;帶領學生參與商業網站開發流程,設計以訓練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崗位職業技能應用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構建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具體規劃如下:
1.赴企業實習實訓。校企合作,設計專項實習實訓課程,安排學生參與商業項目全流程,提升學生實戰動手能力。
2.項目路演。學校組建成熟的設計團隊,編撰業務內容,選擇適合的地點,開展合理的商業洽談。具體步驟:接入商業訂單—進行需求分析—完成設計—后期運維。
3.創業孵化。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器,扶持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創業,提供技術支持與軟件使用權,以及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資金。
4.學科建設。教師引設計大賽入課堂,以賽代練,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知名設計大賽,以賽事的企業命題為目標,分析以往獲獎案例;學習優秀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優化自身設計作品,完成最終設計;與同行業設計師或高校在校生同臺比拼,提升學生創新設計能力。
5.參與科研項目研究。教師引導學生參加學校網頁設計相關工作室,輔助教師研究橫向、縱向網頁設計相關科研課題,提高學生科研能力。
六、考核內容與方式改革
由于教學方式、授課內容、作業形式的改變,考核方式和內容也需要改革,如課程中植入了企業的商業項目和學科競賽。我們根據創新創業示范課的特點,對課程的最終考核做了如下調整:首先,在課程中加入多個研討環節,總評成績中將課堂表現分值比例增加至20%。例如,增加了對課程相關知識點和案例的分析研討、商業項目客戶需求分析、設計與制作研討、后期總結歸納及對學科競賽中的獲獎作品分析、設計作品的講解與完善等項目的分值比例。其次,課程作業情況在總評成績中的比例變為70%。我們在創新創業示范課程中加入了實際的商業項目和學科競賽的題目,為了保證完成質量和效率,設計作品基本都是分組完成的,所以在作業考核過程中,作品評分除畫面效果上沿用原來的評判標準之外,還根據每位同學的組內分工、工作量、工作成效來給定分數,最終還要結合網頁設計成果的市場認可度和學科競賽成績等給出綜合評分。
七、課程改革的創新結合
(一)研討課與實際項目相結合
課程改革中針對“網頁設計”課程申請的高年級研討課不再是單一地針對課程內容本身進行研討;翻轉課堂直接涉及合作企業引入的實際項目。前期,學生在課下借助學習資料,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完成網頁設計基礎知識的學習,課上進行討論。后期,引入實際商業項目,課下完成項目階段性制作,課上分小組討論,嘗試解決遇到的問題,并做出可行性評價和優化設計方案。最后,由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統一答復共性問題,并給出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案。這種真實項目的實操與翻轉課堂形式的研討課相結合具有特色示范性。
(二)學科競賽與工作室實訓相結合
選擇最具權威性的國內外設計大賽,組織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進入實訓工作室,研究試題與獲獎作品,訓練設計技能,打造學科競賽專業隊,斬獲高級別賽事獎項,這一過程中既能夠鍛煉學生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及競爭意識。
(三)科研項目與創業實踐相結合
做好市場調研,申請前瞻性的橫向項目,組建學生團隊參與其中,在產、學、研的過程中,激發優秀的創新思維、創新設計、創新成果,扶植科研項目團隊中的學生開發創業項目,創辦企業,并在對其不斷的扶植、培養過程中,再度開展校企合作,開發新的科研項目,迭代更新相關科研成果,提高應用技術類大學服務社會、輻射周邊的能力。
八、課程改革效果
通過線下、線上結合的教學模式,以及創新的講授方式,學生能夠全方位地學習和理解網頁設計的相關知識。線下的教學主要是,組織學生課堂教學,引入校企合作項目進行課堂實操,赴企業實地考察學習;學科競賽,帶領學生參加互聯網設計大賽,以賽代練,培養學生網頁設計能力,并組織高年級研討課,翻轉課堂,改變傳統授課形式,讓學生參照學習資料自學,帶著問題在課堂上討論,深入理解所學知識。線上主要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將“網頁設計”課程創新創業示范性不斷擴大,完成線上微課學習及線上留言遠程交流互動,不斷優化學生學習過程。最終學生能夠在掌握互聯網設計技能的同時,通過校企合作項目積累大量項目經驗,提高就業能力;有創業意向的學生能夠利用校企合作的孵化平臺,獲得網頁制作專業軟件的技術支持與創業資金支持,以及業務交流互助、品牌推薦等方面的幫助,從而更好地開展創業活動;依托學校專業互聯網設計工作室,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網頁設計相關科研項目,申請橫向、縱向項目,與校企合作企業一起深化、推進、發展“產、學、研”的教學科研目標。(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