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盛 劉昱龍
摘 要:在我國當前高校房改房管理實踐中,著實存在著一些疑難問題,本文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對這些疑難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創新高校房改房管理路徑、提升學校房產管理水平、增強學校治理能力建設。
關鍵詞:房改房管理;疑難問題;探索研究;管理創新;治理能力
一、關于高校房改房管理問題的研究綜述
1.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截至目前,國外鮮有對高校房改房管理的問題研究,但中國住房政策與住房改革卻是國外學者研究中國的重要領域之一。對中國住房政策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住房舊體制的調整與重塑、住房市場化和自由化、住房領域治理模式、住房不平等和居民的住房負擔能力、住房的金融制度與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對中國住房研究視野開闊、角度多樣,涉及政治學、經濟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在研究方法上重視實證研究,重視對實際問題的理論分析。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國外學者對中國住房研究存在一定局限,但仍能對房改房管理的問題解決提供有限的借鑒和啟示。
2.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國內對住房制度改革的宏觀層面研究較多,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住房改革歷程演化、公房出售后的上市交易、存量房的維修、住房保障政策、住房市場發展趨勢、房地產經濟、保障住房體系構建及管理等方面。由于高校房改房的特殊性,學術界對其關注度不高,研究成果較少,筆者通過查閱檢索,結果顯示大多僅為一些學位論文或期刊論文。例如,華中師范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楊彪的碩士論文《我國高校住房制度改革問題研究》通過現行高校住房改革政策,在分析高校住房現狀前提下,提煉出我國高校住房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建議;也有學者從物權的視角切入展開研究,如西南農業大學尹勇的《房改房物權價值的重塑――基于高校房改房視點》一文從高校房改房的物權為視角,通過探討高校房改房的物權缺陷,強調住房物權必須由法律給予確認和保護,高校房改房所有權不能僅靠行政規章調整,提出了應對建議。
微觀層面上,對高校房改房管理問題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實踐方面。這些研究通常采取實證分析法,針對高校房改房管理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具體問題,探尋其解決之道,圍繞高校房改房管理的物業模式、產權變更交易、維修經費等方面展開。例如,林卓萍的《從華南理工大學社區看高校家屬區管理的新問題及應對思路》從住房老化、電梯安裝、養老等方面探討華南理工家屬區存在的難點;筆者所在的武漢地區高校通過“湖北省住房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高校分會”會訊平臺,發表了對高校房改房管理研究成果,如武漢大學后羅定英等的《關于高校對已售公房回購的思考》、中國地質大學劉暢的《淺析我校住房物業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等,這些研究基本以單位實情為基礎,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和呼吁價值;但由于研究的單一性和研究中沒與最新住房政策相結合,尚未構成理論共識和整體理論體系,更未被政府決策部門采納為制定高校房改房管理政策的依據。
二、高校房改房管理研究意義
作為高等院校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房改房關系到廣大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探索和研究高校房改房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更是被賦予了不言而喻的意義。一方面不僅能滿足學校教職工對住房多樣性的需求,充分保障教職工的合法物權,還能有利于教學科研隊伍的穩定和人才引進,防范和化解未來潛在的重大風險,促進學校的高等教育向內涵式可持續發展,對學校和教職工而言,是互利共贏;另一方面,為其他高校解決房改管理難題提供借鑒和示范作用,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起到建議效應。
三、論文主要內容
1.研究思路
本文以高校房改房管理中的疑難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法律法規索引、政策制度收集、文獻綜述、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等方法探尋學校房改房管理的難題原因、特點、規律,從尋求對策的角度切入開展實證調研,為解決學校房改房管理難題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和操作方案。
2.研究方法
(1)綜述研究法。通過查閱網絡資源、圖書、學位論文、雜志等載體的相關主題文獻,將高校房改房管理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現象性與規律性、因果性與結論性研究成果運用于本文研究。
(2)問卷研究和訪談法。在調研過程中我們設計并向學校房改房戶主發放調查問卷,通過回收、分析有效答卷得出了一些普遍性、規律性的調研結果。通過制作調研提綱,與被調研高校的房產管理部門、政府房管部門和從事房地產經濟及管理研究的學者專家進行訪談咨詢,并將問卷訪談結果運用于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中。
(3)統計分析法。通過對普遍性、關注度高的案例、數據分類匯總,分門別類地作出研究結論。
(4)政策、法規論證分析法。對各級各時期住房政策,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論證,將論證結果運用于課題研究,使對策措施符合法律法規,又能獲得政策支持,增強研究結論的客觀準確性和可行性。
3.主要觀點
(1)高校房改房管理必須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相關房地產的規定,以國家、省市區地方的住房保障政策制度為依據。
(2)高校房改房管理要充分吸收“三舊”改造城市升級工程、“棚戶區”改造民生工程等有利政策,結合校情,借勢而為、因區施策。
(3)高校房改房管理必須結合房地產發展趨勢,堅持房改房管理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待條件成熟時必然要與市場接軌,成為社會治理中房地產市場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尤其要關注房改房的產權管理、維修管理和物業管理等環節。
(4)房改房管理的目標既滿足教職工改善居住的意愿,又促進學校向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整體和諧局面。
四、調研方案
1.調研目的
通過詳細了解各大高校房改房管理的現狀,找出高校房改房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共同問題、處理途徑、經驗教訓等并尋求解決房產管理難題的突破口,為解決我校房改房管理的難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2.調研對象
湖北省內(非武漢市)和省外相關城市的政府及高校的房產管理部門;武漢市、區兩級政府部門房管局、在漢7所部委所屬高校的房產管理單位。
3.調研內容
(1)實地訪談目標院校的房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調研當地高校在房改房管理方面有哪些經驗優勢值得借鑒和哪些障礙困難需要共同克服的。
(2)調研院校在處理房改房管理難題方面出臺了哪些制度、措施,取得了哪些進展,是否還存在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該問題的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學習借鑒該校房改房的物業管理及維修情況是如何開展的。
(3)向目標院校的房產管理工作人員及教職工發放調查問卷,統計和分析調研院校的管理實際情況及解決該問題的實踐,廣泛搜集并歸納整理調研對象的真實想法及有效建議。
五、理論創新價值和實踐應用價值
1.理論價值
(1)拓寬校內房改房管理研究思路。目前在社會層面的房改房管理比較成熟完善,學者專家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共享產權、租賃住房等住房保障上,但對高校的房產房管理關注不夠。高校房改房受自身環境限制,有其特殊性,在管理體制上與社會上的房改房存在較大差異。本文以我校房改房為研究對象,借鑒學者住房保障理論和部分高校實踐成果,從住房的功能、空間和形態三大屬性為探討基礎,拓寬高校房改房管理課題邁入更為廣闊的視野研究思路。
(2)創新學校房改房管理研究理念。學校房改房與校區的教學、科研、育人環境緊密相連,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貫徹新時代發展理念,吸收“三舊”改造城市更新工程、“棚戶區”改造民生工程等有利政策,從更深層次揭示校內房改管理的問題與規律,探尋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防范未來潛在的重大風險、化解歷史上存在的遺留問題。
2.應用價值
(1)為改善房改教職員工的居住環境保駕護航。本課題論文的出發正是為了徹底疏通和解決現實存在的堵點疑難問題,打通房產管理工作深入到千家萬戶的“最后一公里”,我們開展了對房改房管理領域的探索研究,目標是讓教職工真真切切體會到房產工作管理創新送來的獲得感,體會到居住權益日益受到保護的幸福感。
(2)為校區內部房改房管理提供新解決途徑。我校房改房管理的實踐探索,意味著管理思維和方式的轉變,是貫徹落實新時代思想、新理念,創新國有資產管理的應有之為。通過研究,為解決房改房管理難題提供符合未來發展趨勢、行之有效的新解決途徑。
(3)為武漢高校房改房管理提供可應用模式。縱使各高校的校情不同,但在房改房管理上存在諸多共性問題,本課題以我校房改房管理為對象,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形成統籌解決管理疑難問題的方案,以期為各高校尤其是在漢部屬高校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應用的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同憲.當前高校住房制度改革有待解決的幾個問題.中國高等教育,1999(7).
2.尹勇.高校住房管理體制改革的難點和對策.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3.黃英鋒,孫平陽.高校房改房產權交易問題芻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4).
4.尹勇.房改房物權價值的重塑――基于高校房改房視點.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4).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