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生虎 向然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校高爾夫的教學理念、教學定位和教學方法等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就相關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高爾夫是高校選修課中深受廣大青年學生喜愛的一門新興科目。近年來開展高爾夫教學的高校越來越多,學生參與高爾夫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高爾夫雖然是一個古老的體育項目,現在依然充滿生機、飛速發展。高校高爾夫教師要抓住當下高爾夫的發展機遇,不斷加強自身實力、完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推動高爾夫在高校校園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爾夫? 教學理念? 教學定位?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849.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b)-0149-02
高爾夫是高校選修課中深受廣大青年學生喜愛的一門新興科目。近年來開展高爾夫教學的高校越來越多,學生參與高爾夫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高校高爾夫選修課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新的問題。實現高爾夫運動在高校長期健康的發展,有以下問題值得探討。
1? 高校高爾夫的教學理念
1.1 高校開展高爾夫是順應教學改革大勢所趨
高爾夫不僅是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也是職業化程度最高的競技運動項目之一[1]。近代高爾夫在世界范圍內經歷了相當長的發展時期,不僅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有完善的比賽體制和人才培養體系,日本、韓國、泰國等亞洲國家的高爾夫運動也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涌現出一大批國際頂尖水平的職業球員。高爾夫在中國的發展起步較晚,在過去30多年里,中國已經培養了一批高水平選手,在大型比賽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人可以在世界高爾夫的競技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但個別球員的成功,并不能掩蓋中國高爾夫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現有的例證可以說明,高爾夫并不是一個天生的小眾項目,可以和乒乓球、羽毛球一樣在中國取得全面的發展。當高爾夫的人口基數增大,高爾夫所獲得的關注和投入就會增加,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也就會有更多的人才涌現,這是一個長期的良性循環過程[1]。這個良性循環的開始取決于輿論的正確導向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投入,也取決于所有高爾夫從業者堅持不懈的努力。
1.2 高校高爾夫球的發展要有特色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社會輿論中,高爾夫被貼上“高消費”“貴族運動”的標簽,加上這幾年政府對違規高爾夫球場的清理整治,高爾夫被戴上了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等名號,群眾對高爾夫運動的誤解進一步加深。中國目前參與高爾夫運動的活躍人群絕大多數是有一定資產的中、老年人,除了部分家庭刻意培養的青少年球員,學生接觸高爾夫的機會不多。高爾夫是“舶來品”,要在中國實現從“精英教育”到“平民化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每個國家的政策導向、教育體制、群眾基礎都不一樣,高爾夫在中國的發展,不能照搬外來的經驗,一定要和國內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高爾夫“禮儀之規范、文明之意識、自律之要求”的文化內涵[2],與我國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生活價值觀有共通之處。在高校開展高爾夫教學,使青年學生形成對高爾夫的正確認識和積極看法,是推進高爾夫在國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2? 高校高爾夫的教學定位
2.1 高爾夫的課程定位。
高爾夫在國內高校的開展有以下幾個層次:一是作為學校整體發展方向,如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技術學院;二是作為學校的下屬學院,如江漢大學、深圳大學的高爾夫學院;三是作為學院下屬的系、部;四是系、部中的高爾夫方向,一般是在社會體育系和休閑體育系;五是作為體育選修課程;六是學生組織的社團活動。高爾夫在高校的開展程度,與學校或學院領導對高爾夫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對于不同的定位,校方投入的時間、資源、團隊、生源、配套設施等內容有很大差別。高爾夫項目的開展還受到當地經濟水平、群眾基礎、學生對高爾夫的認識和接受程度、教學團隊的配置、課程開展的場地條件、教學與訓練基礎設施、實訓基地開發、學生就業出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2.2 以教學競賽為核心,以人文教育為重點
高爾夫教學應該教會學生看懂比賽、會打比賽。很多學校的高爾夫選修教學以學生將球擊離地面作為教學目標,還停留在揮桿技術教學層面,當學生擊球技術生疏的時候,對高爾夫的認識會回到原始狀態。多年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術和規則之后應盡快進入到比賽流程,在教學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知識和技能,能夠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高爾夫和其他的體育項目一樣,具有競技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和群體功能。高爾夫比賽可以改善運動員的體力、注意力、協調能力和抗壓能力。高爾夫是一項講究誠信、自律、利他的運動,球員在球場上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了自身的修養。高爾夫教學應該把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誠信自律的人格放在首要位置。高爾夫裁判法第一章禮儀篇的主旨就是“高爾夫是一切為他人著想的運動”[2]。中國是文明大國、禮儀之邦,高爾夫的文化內涵與我國傳統的價值觀念是融合統一的。對于青年學生而言,高爾夫的教育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3? 高校高爾夫的教學方法
3.1 教學原則
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要有“全人”教育概念。教學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大綱的規定內容。教師對課堂教學應合理取舍,精細規劃,依靠科技,善用多媒體。教師要努力提高個人修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成“教”與“學”的正面回饋和良性循環。
3.2 教學的針對性
教學中做到與時俱進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時代發展對高爾夫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樣的教學方式面對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高爾夫是一門內容復雜的課程,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不可能把所有技術要領和知識要點傾囊相授。在教學中既不能貪多求全,也不能以偏概全。每個學生的技術類型都不一樣,教師要根據高爾夫12類揮桿特征,幫助學生修正身體姿態,調整揮桿動作。當學生對高爾夫產生興趣之后,并迸發出強烈的學習需求,自然而然地逐步掌握高爾夫球的技術動作。
3.3 教學的有效性
大多數的高校沒有條件在高爾夫球場進行實地教學,對于球場中困難球位和特殊情況的處理就只能在練習場進行模擬練習。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認識、理解和積累,將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和知識,以模擬或替代練習的方式,拆分到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得法、設計行當,高爾夫比賽中的大部分技術環節,包括困難球位的擊球準備、擊球流程、姿態調整等都能在練習場或者模擬場地得到有效的練習。對于實戰中克服視覺障礙和心理障礙的壓迫訓練,也可以通過場景模擬,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綜上所述,高爾夫雖然是一個古老的體育項目,現在依然充滿生機、飛速發展。高校高爾夫教師要抓住當下高爾夫的發展機遇,不斷加強自身實力、完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推動高爾夫在高校校園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亞初.高爾夫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2] 丁漢明,武曉君.高爾夫運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楊東.高校高爾夫球運動技術課程現狀及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