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瑤,盧升榮
(1.武漢商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2.湖北大學 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3)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包括了上海、重慶等省市,該區域的人口數和國民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總量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目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成為沿江地區的發展共識。長江經濟帶可以看作是由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子系統相互作用所構成的一個動態開放的復合系統,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迫切需要研究各子系統及其組成的復合系統的承載力問題。
關于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復合系統,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協調度、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系統承載力等角度進行了研究。路正南[1]、李華[2]等運用灰關聯熵模型、ARIMA模型對經濟和資源、環境之間的協調度進行預測。馬玉秋[3]、Grossman[4]、Slesser.M[5]、范斐[6]等研究了資源與人口、經濟及環境污染之間的相關性問題;李磊等[7]、Daniel[8]、施開放等[9]、焦宇等[10]、蔣惠園等[11]分別對水環境、旅游資源、水土資源、港口交通資源、綜合交通資源與環境承載力進行了研究。可見,國內外對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復合系統承載力方面的研究較少,對其承載力進行預警研究則更為鮮見。因此,本文將復合物元分析與關聯熵理論相結合,構建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復合系統承載力預警模型,以長江經濟帶“七省二市”為例,對其承載力預警狀態進行實證研究。
對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復合系統承載力進行預警研究,首先需建立指標體系。基于科學性、完備性、客觀性、數據可比性、數據可得性等原則,借鑒其他學者關于DPSIR[12]模型、PSR[13]模型及相關研究成果[14],本文選取了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復合系統承載力預警的16 個指標(見表1)。表中指標類型“+”代表效益型指標(指標值越大越優),指標類型“-”代表成本型指標(指標值越小越優)。

表1 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復合系統承載力預警指標體系
設定預警等級是評判復合系統承載力預警狀態的重要環節。本文將承載力劃分為不可承載、弱不可承載、弱可承載、可承載、強承載五個等級,對應預警級別為巨警、重警、中警、輕警、無警,預警指數介于[0,10]之間,預警顏色、符號等信息見表2。本文借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評價指標體系(說明)》(2012年版)及相關研究成果,對各指標預警區間進行了設定,見表3。

表2 預警等級設定

表3 各指標預警區間標準
需對各指標實際值進行適當處理,使其介于預警區間內。本文定義S1、S2、S3、S4為指標的預警區間臨界值(S1>S2>S3>S4)。以效益型指標為例,指標值處理公式如下:

其中:xij為指標實際值,uij為處理結果。若uij<0則uij取0,若uij>10則uij取10。
關聯熵理論可用于確定指標權重。應用前需對指標值進行歸一化處理,效益型、成本型指標歸一化處理公式分別為:
效益型指標:

成本型指標:

其中,ξij為標準化指標,分別為第i項指標所對應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當時,有參考序列,則相應指標序列的關聯系數為:

信息熵值為:

差異系數為:kj=1-Fj,則第j項指標所對應的權重系數為:

物元R是用“事物M、特征C、量值u”三元組描述事物的基本元[15]:

假設事物M具有n個特征,分別記為各特征對應量值分別為u1,u2,...,un,則稱Rn為n維物元。
若存在m個事物,每個事物都存在n個特征,uij代表第i個事物的第j個特征量值,則Rmn表示m個事物n維復合物元:

根據指標權重系數和復合物元模型,可計算預警度:
依據Vi所處的預警度區間,即可判斷m個研究對象的預警狀態。
本文選取長江經濟帶“七省二市”(上海M1、江蘇M2、湖北M3、安徽M4、湖南M5、江西M6、四川M7、重慶M8和云南M9),指標數據來源于2017年、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以及環境統計年報和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等資料,并運用指標值處理公式對數據進行處理。同時,根據關聯熵理論計算復合系統各指標權重以及子系統指標權重,結果見表4。

表4 數據處理及權重計算結果
根據表4和預警模型,可計算復合系統及各子系統承載力預警指數,結果見表5及圖1。

表5 長江經濟帶各地區承載力預警情況

圖1 長江經濟帶各地區承載力預警情況
由表5及圖1可知,上海市、江蘇省復合系統承載力綜合預警級別為輕警,其余“六省一市”復合系統承載力綜合預警級別為中警。社會經濟子系統承載力方面,“七省二市”均為輕警,說明長江經濟帶社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交通資源子系統承載力方面,上海市和江蘇省為輕警,原因在于兩地交通建設投資力度較大、已形成較成熟的運輸網絡;四川省、云南省為重警,原因在于兩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其余省市為中警,這些地區還應繼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生態環境子系統承載力方面,江蘇省為輕警,其生態環境承載力情況良好;其余省市均為中警,這些地區交通污染較為嚴重或污染治理力度不足,需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
借鑒DPSIR、PSR模型及其他研究成果,選取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三個子系統相關指標,構建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復合系統承載力預警指標體系。運用關聯熵計算復合系統及各子系統指標權重,建立承載力預警的復合物元模型。以長江經濟帶“七省二市”做實證研究,評判各地區復合系統及子系統承載力預警狀態。評判結果具有明確的實際意義,能較好地反映各地區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復合系統及子系統承載力實際狀況,也可以為各地區制定政策措施應對承載力不足的各類問題指明方向。所構建的指標體系及模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對于實現社會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