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子,劉麗英
(1.廣州商學院 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63;2.廣東工業大學 材料與能源學院,廣東 廣州 518006)
M 運營商是A 國第一個擁有G 網牌照的移動運營商,網絡遍布A 國全境。其與中國的設備供應商在A國的子公司(簡稱H子公司)簽訂銷售合同,合同中除規定按DDP(完稅后交貨)交付貨物外,另簽署由H 子公司代管整個項目的倉儲及配送等業務,因此H子公司需要針對M運營商的項目專門設立項目倉。
項目倉的主要職能包括貨物的儲存、分揀、二次包裝、簡單的流通加工、配送、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承載著貨物從清關完成到配送至項目安裝站點為止的綜合物流業務。項目倉的地址選擇,一方面要滿足及時配送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滿足整個項目低成本高效率運作的要求,因此項目倉的選址尤為重要。項目倉選址需要考慮的要素與配送中心的選址要素有相同之處,比如自然環境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基礎設施[1]等,同時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因項目規模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滿足項目規模的可拓展性需求,因此項目倉的選址更為復雜。項目倉在選址時考慮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主要是根據決策者以往經驗做出的定性結論,受個人經驗、喜歡、對社會的認知度以及知識能力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加之缺少定量的數據分析,故而導致評估結果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偏差。因此希望能夠找到一種將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克服各自存在的缺點,從而為項目倉的選址提供一種更為合理、更為準確的評估辦法。
配送中心的選址方法中有以定性為主的德爾菲法,有以定量為主的重心法、線性規劃法等,還有以綜合評價因素為主的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2]。項目倉的選址可參考配送中心的選址方法,本文采用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法是將AHP(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的一種系統方法,是利用模糊數學在不確定決策中的信息評價過程中,思維方式更貼近人的思維和意識的特性,是利用層次分析法將影響因素分成不同層次(定性)和確定不同層次的權重比(定量)的特性來進行決策的一種方法,因此該方法比較符合項目倉選址的要求。
基于AHP 的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AHP確定需要評價對象的評價因素及其對應的各層次的權重值,其次以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隸屬度對評價因素及其模糊界限進行描述,最后建立模糊評價矩陣,應用模糊變化原理,對評價對象進行綜合評判[3]。
運用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評價對象的決策可以分為六個步驟[4]:(1)建立評價對象的評價因素集:評價因素集是影響評判對象的各種元素所組成的一個集合,通常用大寫字母U 表示,U=(u1,u2,…,um);(2)建立評價對象的因素權重集:確定權數分配A=(a1,a1,…,am);(3)建立評語集:V=(v1,v2,…,vn),評語集是評判專家對于評判對象做出的各種可能評價結果,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評語的定義或者賦值,如評語集={優,良,中,差};(4)建立評價對象的評價矩陣:建立評價對象各可行方案的單因素評價矩陣:R=(rij)m×n;(5)進行模糊綜合評判的計算:依據公式B=A×R進行模糊運算,確定各方案指標的最大隸屬度,對各個方案進行綜合評價;(6)計算最終的評估值:對評語集V進行加權計算,得出最終評估值,幾個方案進行綜合評價,確定最終的決策方案。
由以上可知,基于AHP 的模糊綜合評價法步驟簡單明了、易于操作,且與人的邏輯思維模式接近,適用于評價對象多、評價精度要求不高的方案決策[5]。
M項目設備配送的地點雖然分布于A國各地,但85%左右的配送地點在東西部經濟發達地區,同時考慮到項目倉管理的需要,經初步調研和考察后確定了3個備選地址:(1)西區R1:有密集的公路網,有較多倉庫供選擇,可滿足拓展的需要;(2)東區R2:離港口較近,方便清關后入庫,有密集的公路網,租賃價格較高;(3)南區R3:靠近公路網,可滿足配送的要求,租賃價格較低。下面采用基于AHP 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從三個備選方案中做出決策。
項目倉主要是為M 項目服務,在進行選址時除要考慮倉庫選址的一些共性需求外,還需要考慮項目自身的一些特性要求,經對過往經驗的總結和咨詢各領域專家的意見后確定以下選址因素(如圖1所示):(1)交通運輸因素:主要是從所在地的交通網絡、距離港口/機場的距離和交通網絡的規劃等方面考慮,目的是滿足及時配送至站點和清關后快速入庫的要求;(2)市場經濟因素:①倉庫的租賃費用:因倉庫所在區域不同,倉庫的租賃費用存在著差異,在保證貨物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租賃費用。②勞動力素質:勞動力素質要滿足日常業務發展的需要,由于當地居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有限,雇傭具有一定經驗水平的員工有較大的難度,需要考慮勞動力素質問題。③環境文化影響:當地居民維權意識比較強,在貨物出入庫時大型貨車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造成當地居民的抵制,因此項目倉的位置不能離市中心過近;④同業者分布:物流同行業的分布能夠反映當地物流發展狀況,并且有利于引導和掌握政府的規劃方向。(3)可擴展因素:倉庫的容積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當項目量增加后倉庫要能夠滿足新增加貨物的儲存要求。

圖1 項目倉評價體系層次結構圖
應用AHP 法確定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可分為三個步驟:
(1)明確決策目標,建立評價層次結構。明確具體的決策目標后,圍繞著決策目標進行深入分析、確定各種評價因素,當某一層次因素較多時,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子層次。項目倉的選址涉及的因素較多,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結構,分別為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如圖1所示。
(2)構建判斷兩兩比較矩陣。采用1-9 標度法[6](見表1)對同一層次的要素進行兩兩比較,確定其重要程度,可得到判斷比較矩陣M(aij)n×n。

表1 1-9標度劃分法
(3)單層次權重值的確定和一致性檢驗。計算判斷兩兩比較矩陣的每行平均數,得到每個層次的因素對上一層次目標的優先級,也就是權重值或可稱為矩陣的特征向量,這一過程稱為單層次權重值的確定。因建立兩兩比較矩陣時,往往會存在不一致的問題,為使不一致性的程度滿足要求,需要對此結果做一致性檢驗。用來衡量判斷矩陣不一致程度的數量指標稱為一致性指標,記為CI,公式為:CI=(λmax-n)/(n-1)[7],式中λmax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為衡量CI 的大小,引入一致性比率CR,CR=CI/RI,其中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根據判斷矩陣的階數選取,見表2。

表2 修正值RI
當一致性比率CR小于等于0.10時,認為判斷矩陣M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許范圍內,一致性較為合理,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調整和修正判斷矩陣。
根據上面的權重指標的確定步驟,再結合市場調研、專家意見,綜合分析后構建項目倉各層級的判斷矩陣并進行一次性效驗。首先計算準則層的指標權重,然后計算子準則層的指標權重,最后計算綜合指標的權重。
(1)準則層的指標權重計算。采用1-9標度法構建準則層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M-B層級的判斷矩陣與一致性檢驗
(2)子準則層的指標權重計算
①交通運輸因素判斷矩陣以及指標權重的計算,見表4。

表4 交通運輸因素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
②市場經濟因素判斷矩陣以及指標權重的計算,見表5。

表5 市場因素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
③可拓展因素判斷矩陣以及指標權重的計算,見表6。

表6 可拓展性因素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
(3)指標的綜合權重計算。將一級指標的權重和二級指標的權重經過計算后可得各個指標的組合權重,各因素綜合權重的矩陣為W=(0.39,0.161,0.068,0.056,0.028,0.028,0.028,0.214,0.027),見表7。

表7 綜合指標權重
(1)建立評語集。對評價對象建立適當的評語集,評語等級通常分為4~6等。本次的評語等級選用四等,建立評語集合:U=(好,較好,一般,差),并對其賦值為:V=(4,3,2,1)。
(2)確定評價隸屬矩陣。邀請業內的專家和相關部門的人員共計10 人,對評價對象的各個指標因素進行評價,得到評價隸屬矩陣各個指標的量值。建立評價矩陣Ri,i代表評價的對象。

(3)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將因素權重集W與評價隸屬矩陣R 進行模糊運算,可得綜合評價結果B=W*R,以此計算出各評價對象的綜合評價結果,并對其做歸一化處理。經計算西區的結果為B1=(0.448 5,0.333 5,0.177 2,0.040 8),東區的綜合評價結果為B2=(0.324 9,0.381 4,0.236 5,0.057 2),南區的綜合評價結果為B3=(0.428 4,0.279 5,0.227 1,0.065 0)。最后對評價結果采用加權平均值法,以Bj為權重,對評語集Vj進行加權計算,結果為:西區V1=3.189、東區V2=2.974、南區V3=3.071。按照隸屬度最大原則,西區、南區的評價是好,東區是較好。對其分值進行比較,結果是 V1>V3>V2,因此備選方案中西區最佳,應該選擇其作為項目倉的地址。
(1)從層次分析法得出的權重值看,項目倉各項選址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交通運輸網絡,其次是可擴展性,第三是距離港口/機場的距離,這與項目倉的主要功能和要求是一致的。項目倉主要為項目服務,要滿足項目站點安裝時對貨物的及時配送要求,且要能夠滿足項目擴展時的要求,因此在配送時要有較好的交通網絡、在擴容時要有足夠的滿足空間的資源,同時成本可控。
(2)在三個備選地址中,西區方案優于南區和東區方案,雖然三個方案都臨近公路網,但西區相比另外兩個方案有更多的倉儲資源,而且租賃成本相對較低,更有國家規劃的東西高速,有利于運輸方案的拓展。這也與文中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做出的結果相符,因此運用基于AHP 的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項目倉的選址,得到的評價結果具有實踐性和參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