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語言學習中的一門學科,英語在學生未來的發展中具有諸多作用。但是由于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兼顧漢語的學習,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還要學習英語,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英語故事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輕松,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從故事中獲得豐富的經驗,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在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小學英語教學有時會陷入誤區。小學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在小學時期,英語教學的側重點是背誦記憶單詞、短語、短句、短會話等,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記”。對于完整的英語故事,部分教師考慮到其存在難度,擔心其與小學生的學習程度不符合,故很少用在實際教學中。但其實這是因為部分教師沒有精心篩選出符合小學生學習程度的英語小故事,事實上,有很多英語小故事都是由漢語小故事或者漢語寓言翻譯而來的,如山羊與牧羊人、狼與小羊、烏鴉喝水等。教師在教學中適當融入故事教學,可以助力學生提升英語學習的核心素養。
第一,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英語故事教學有諸多優勢,因為故事的行文結構,決定了故事具有豐富多彩的情節,有的故事會出其不意,充滿反轉;有的故事借物喻人,會解釋一定的道理。無論是哪一種故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利用英語故事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閱讀故事時,學生會產生一探究竟的欲望,想知道故事結局,想知道故事事件的發生經過的心態,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在閱讀英語故事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也會主動查閱。這樣一來,隨著詞匯量的積累,學生閱讀英語故事時會越來越輕松,在拓寬學生獲取知識途徑的同時,更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譯林牛津英語6A 中,學生需要學習the king's new clothes。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這則故事的主要內容:兩個騙子告訴皇帝他們能做一件神奇的外衣,但是愚蠢的人看不見他。皇帝不想承認自己愚蠢,于是穿上了一件根本不存在的“新衣”,直到游街的時候,有一個孩子大聲地說,“皇帝什么衣服都沒有穿啊”,才戳穿了騙子的謊言。學習英語故事,適當地引導學生對故事主題進行思考,有助于構建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無論是漢語故事還是英語故事,都是由作者創作的。故事中生動的情節和充滿幻想的構思,都會讓學生很有帶入感。一旦學生走入故事,就可能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幻想不同主角在進行不同選擇的時候會有的結局。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幻想不同的結局,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
例如,在譯林牛津英語6A 中,學生需要學習save water。眾所周知,地球表面70%都是水域,水是生命之源。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想想:如果沒有水,我們的地球會是什么樣子?沒有了水,生態圈也不再完整,植物會枯萎,人類會滅亡……想到沒有水資源,對人類生活有如此大的影響時,學生就會明白應該節約用水。學習英語故事,在激發學生想象空間的基礎上,拓寬了學生汲取知識的渠道,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
第三,培養學生語感。學生對英語的領悟和感知能力,始終是英語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通過英語故事教學,教師可以讓將學生進入相對應的語境。此外,英語故事不僅僅是可以供學生閱讀的紙質版,也有音頻版,可以供學生練習聽力,無論是看故事,還是聽故事、閱讀長短句,這都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學生學習不同語法以及時態,在不知不覺之中,學生也會掌握更多的單詞,擁有更大的詞匯量。同時,聽英語故事也可以讓學生熟悉標準的英語發音,有助于學生進行發音練習,對以后進行英語交流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英語學習的終極目的是為小學生埋下語言學習的種子,讓他們具有英語思維,為今后人生的發展拓寬道路。提高英語的教學品質,有助于幫助學生拓寬學習空間,有利于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不同國家在面對同樣的事情上不同的態度。以英語故事促進英語教學,可以用更直觀的方式,拉近學生與英語這門學科的距離,使英語更具有親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