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泉
摘 要:結合東田鎮林地基本情況和森林資源情況,針對現存的問題,提出了合理規劃、科學經營,加大財政投入、提高生態補償金,深化林權改革、促進林權流轉等對策建議,以期為東田鎮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提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生態公益林;天然商品林;現狀;對策
東田鎮位于福建省南安市西南部(118°18′E、24°55′N),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雨量2000mm,屬內陸山區,最高峰海拔1095.4m,是南安市第2高峰。東田鎮森林資源豐富,林地總面積10388hm2,非規劃林地面積3867hm2,全鎮國土總面積14255hm2,森林覆蓋率達73%以上,林地面積為南安市各鄉鎮之最,可謂是南安市林業重鎮。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資源[1],保護森林對于保護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調查分析近年來東田鎮林地基本情況以及現存森林資源情況,提出了關于生態公益林的經營策略,以期為今后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提供參考。
1 東田鎮林地和森林資源情況
1.1 基本概況 南安市東田鎮有17個行政村,林地總面積10388hm2,非規劃林地面積3867hm2,全鎮國土總面積14255hm2,森林覆蓋率達73%以上,林地面積占比大,其中天然商品林和生態公益林占有較大比例。同時,東田鎮擁有黃巢自然生態風景區和陳營漂流等旅游景點,森林旅游資源亦較為豐富。
1.2 林地情況 東田鎮林地總面積10388hm2,其中商品林6515hm2、生態公益林3873hm2,商品林中的天然林面積2034hm2。由表1可知,東田鎮各村林地總面積以桃園村最大,為1587hm2,林地面積廣;林地總面積超過666.7hm2的還有彭溪村(1282hm2)、鳳巢村(931hm2)、介鳳村(820hm2)、蘭溪村(694hm2)、東田村(676hm2)等5個村。由此可見,東田鎮林地面積大,分布廣,且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的面積也很大。
1.3 森林資源情況 由表2可知,東田鎮林地中主要樹種組成的林分中,巨尾桉純林占16.55%,馬尾松純林占6.66%,杉木純林0.62%,其他占76.17%;生態公益林中主要樹種林分中,巨尾桉純林占7.28%,馬尾松純林占15.96%,其他占76.76%;天然商品林中主要樹種林分中,巨尾桉純林占18.92%,馬尾松純林占0.45%,杉木純林0.11%,其他占80.52%。由此可知,東田鎮林分以巨尾桉純林占比最大(16.55%),馬尾松純林次之(6.66%),其他76.17%主要為混交林;生態公益林中,馬尾松純林的占比相對較大(15.96%);天然商品林的林分有營造巨尾桉純林的現象,占比達到18.92%。
2 存在的問題
因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已有部分被林農營造成巨尾桉純林,再加上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的采伐限制,林農的經濟效益得不到兌現,限制了林農的生產效益。因林業資源檔案未能及時更新,導致森林資源檔案數據與現實情況不符,天然商品林并非“天然”,部分可能為人工營造的純林,林權證上的樹種數據與現實不相符現象普遍。在主要樹種組成的林分中,馬尾松占比也較大,而松材線蟲病的時常發生導致防控壓力不斷加大,不僅會造成林農損失,也危害了森林生態。
3 對策建議
3.1 合理規劃,科學經營 森林經營規劃是森林集約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林業現代化的一項基礎工作[2]。首先,基層林業工作人員應深入山頭地塊,實時更新森林資源檔案數據,將林業資源檔案中不相符的數據更正。只有林業資源檔案數據正確,才能做好合理規劃。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由單一樹種造林轉變為多樹種混合造林,同時鼓勵適合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區開展多元化經營。加快調整生態公益林,將具有生態保護意義的商品林,尤其是天然商品林,規劃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將不具有生態公益林保護性質的生態公益林劃出,方便林農經營及發展商品林。
3.2 加大財政投入,提高生態補償金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高對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的生態補償金,調動林農和林權所有者的積極性。同時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和引進多方資金投入重點生態區位建設,對適合發展森林旅游的林區,引導發展森林旅游,促進森林可持續發展。
3.3 加快林分改造,改變樹種結構 由于松材線蟲防控形勢嚴峻,因此應有序盡快對馬尾松林分進行改造,降低馬尾松占比,伐除馬尾松后營造常綠闊葉混交林或針闊混交林,促進樹種多樣化、林種結構多樣化,提高森林的抗性和穩定性,同時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對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中的巨尾桉等樹種,可采取擇伐等措施,加強森林撫育,促進林分樹種多樣化,優化樹種結構,提高森林生態多樣性[3]。
3.4 深化林權改革,促進林權流轉 簡化林權流轉、轉讓等程序,規范合同,提高辦證效率,降低林農風險。同時采用多種形式加快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的贖買,改其林權為集體所有,促進生態公益林發揮其生態效益功能,但轉變為公益林時不得損害林農經濟利益。
3.5 加強林業執法,打擊違法行為 森林火災、林業違法行為時有發生,應加強林業執法,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確保森林資源不受破壞。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法制觀念,強化林業執法力量。通過宣傳,樹立護林光榮、毀林可恥、保護森林人人有責的新風尚。發動林區各鄉村層層制定有效的鄉規民約,做到人人愛林、人人護林,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為森林經營規劃實施提供堅實的執法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鋼,譚立波,馮秀春,等.露水河林業局森林多目標經營規劃設計[J].生態學報,2015,35(1):18-23.
[2]方龍.臨海市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劃布局構想[J].華東森林經理,2010,24(3):41-44.
[3]俞文杰.紅色老區古田鎮森林經營研究[J].綠色科技,2015(9):140-141.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