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摘 要: 網絡遠程授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主流。遠程教育的普及化、教育形式的多樣性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怎樣在特殊時期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開展,值得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
關鍵詞: 特殊時期;高職;在線教育
一、特殊時期的高職教學
我國高職院校的正常教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大部分學校2020年上學期都無法正常開學,造成大范圍的線下停課、停學。主要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打亂了正常的教學計劃,使得正常的課堂教學無法開展。二是學校師生無法正常到校,影響學校各項科研項目的實施。三是學生的頂崗實習、就業受到影響,許多學生難以到崗實習,還可能造成部分社會用人企業的經營業務暫時性萎縮,用人需求縮減,對于2020屆高職畢業生的求職就業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線教學雖然可以實現停課不停學,但會造成師生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教學溝通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部分實操性質強的課程難以靠在線教學開展,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由于客觀因素影響,教學過程中互聯網和終端設備故障的情況時有發生,教師和輔導員對于學生的日常監督和管理存在諸多不便,許多日常性的學生工作難以進行。
二、中國遠程教育發展過程
遠程教育在中國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函授教育,這是中國遠程教育的摸索和嘗試。新中國成立之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遠程教育的創建和起步時期,函授教育學院、電視大學不斷興起。1979年成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并在隨后的20多年不斷發展和完善[1]。八十年代后,遠程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80年全國高等學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學生工作會議的召開,發表了《關于大力發展高等學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學的意見》,并于1987年頒布了《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暫行條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在中國逐漸興起,全新的傳播形式意味著中國的在線教育將掀開嶄新的一頁,此后的三十年,新興的互聯網課堂不斷發展。
2010年前后,美國可汗學院的運營模式開始影響世界,2012年美國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的大規模融資超出人們的心理預期,國內在線教育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在線教育作為互聯網產業的一個細分行業,開始受到互聯網巨頭(騰訊、網易、百度、新浪)的重視,數以百計的新興互聯網教育企業進入市場,僅2013年全年就新增近千家在線教育機構[2](184-185)。
在線教育經過多年從規模到形式不斷的發展,網絡學習模式在今天已經深入人心,目前比較成熟的教學平臺如網課云課堂、騰訊課堂、百度云智學院及各類教育企業創立的類型豐富的在線課堂,教學資源全面,授課方式靈活,社會影響十分廣泛,對現代人群的在線學習習慣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說,在線學習模式可能會極大影響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我國的職業教育水平,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力有著極其重要且深遠的意義。
三、遠程在線教育對特殊時期高職教學的意義
從防控需求角度講,復工、復學首先要最大限度地阻斷病毒傳播的可能,做好高職院校復學防護工作是開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由于高職院校學生人口密度大,小區域范圍內流動性強,非接觸式的在線教學模式避免了教學過程中病毒人際傳播的可能性。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5G技術的廣泛普及,遠程教育課程平臺的資源訪問與共享變得輕而易舉,海量的學習資源極大地改善了高職教育條件,讓師生接觸到最前沿、最優秀的教育資源。各種學習終端平臺的平民化,使學習形式極大地擴展,場地不再局限于校園。學習時間更加自由,碎片化學習日趨常態化。
在線遠程教育補齊了高職教育中的不足和短板,讓線上的教師與線下的教師同時為學生教育輔導。實時的視頻與音頻的傳輸和直播課堂,實現傳統課堂教學的許多功能,天南地北的學生都能夠同步上網課,學生也可以與老師進行有效的實時互動。在線學習給大學生學習帶來機遇,在線學習是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影響不容小覷。在線學習在信息技術、學習模式及信息獲取方式等方面優化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習效果,為在線學習的大學生提供了海量的、有價值的學習素材。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海量的知識素材得以匯聚和傳播,為大學生提供了數量多、范圍廣、質量高的素材資源。多媒體環境下的在線學習實現了文字、圖像、聲音等結合的學習形式,大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獲取信息資源,學習載體的多樣化是在線學習的魅力所在。總之,在在線學習過程中,豐富的素材資源和表現形式極大地滿足了學習者的學習需求[3](2)。
四、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教學形式
經過多年發展,高職院校普遍建設有在線教學資源平臺/資源庫,或與企業共同建設有相應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平時可以用來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并在當前特殊形勢下,發揮獨特的作用。
由于平時以線下教學模式為主,許多在線課程平臺的建設很不完整,資源庫不充足,很難滿足突發情況下的教學需求,因此一些教師采取邊建設邊教學的模式授課。疫情防控期間不少教師缺乏相應的授課設備和網絡,難以從外部獲取教學所需的教學資源。學生的學習條件不盡如人意,許多學生缺少電腦、教材和課程資源,網絡通信條件難以滿足學習要求。
專業教師首先要端正教學態度。不能因為外部教學督導的減弱,出現影響教學工作的松懈情緒。其次,教師要調整以往的教學方法和授課習慣,盡可能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平臺,滿足各項教學需求。也可以采取直播授課與課程錄制的形式與學生分享教學內容,現有的各種教學授課App和網站平臺的教學功能都已經較為完善,教學過程中的考勤、答疑、作業批改、討論互動、考試等環節都可以通過在線形式進行,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均可實施教學和互動。不論學生身在何處,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都能協調一致、穩步進行。
隨著國內環境的恢復,高職院校逐步恢復正常教學秩序,課程安排靈活調整,不拘泥于傳統課堂教學。根據不同的課程實際需求,將適當比例的課時用于線上教學,學生、教師之間采取非接觸式教學互動。實操性質的學習內容集中安排在線下授課時進行,既滿足校園防護需求,又達到各項教學目的。
為了降低教學區和生活區的學生密度,教學管理者可以考慮讓高職各個年級的學生錯峰上學,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時間交錯設置,大三學生在新學期開學完成必修的各項課程,離校進入頂崗實習環節。新生入學時間稍做延遲,實現新生、老生不見面的效果,增加防疫安全系數。
五、日常教學過程中的防控措施
特殊時期的社會生活逐步恢復,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正常開展各類教學、科研活動,保證高職教學工作正常運轉。為確保師生健康,首先需要做好各項預防工作,如實時體溫監測常態化,安裝自動人體測溫設備,對校園內各主要教學樓、辦公樓、宿舍樓食堂、出入口進行體溫監控。做好校園封閉式管理,完善校內基礎生活服務條件,嚴格控制不必要的學生外出。對校外人員的進出做好管理,尤其是對從事各項校園服務工作的校外人員的健康衛生狀況嚴格檢測和管控,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校園。對教室和實訓室及辦公場所定期做好消毒、通風措施,在教學活動期間師生必須按要求佩戴口罩。減少校園范圍內聚集性的學生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線上進行。
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寢室居住環境較為擁擠,6人間或者8人間較為常見,如果高職院校的寢室數量仍有一定的空余,可以適當分流部分人員較多寢室的學生至新宿舍,盡量改善密集的住宿環境,降低傳播風險。提倡寢室之間少串門、少聚集,禁止外人進入寢室樓。
學校食堂也是人流密集場所,可以推行非堂食就餐制度,鼓勵學生將食物打包回宿舍用餐,鼓勵自帶餐具,倡導文明就餐秩序。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嘗試以班級或宿舍為單位對學生試行統一的送餐制度,這樣可以更好地解決餐廳食堂的人員聚集難題。
認真做好校園內的防控知識各項宣傳工作,倡導師生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定期了解教師和學生的健康狀況,對有發熱和相關癥狀的師生第一時間檢測,認真做好各項健康記錄的跟蹤記載工作,努力將人際傳播風險降到最低。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必須按照上級要求及時處置,最大限度地保證師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六、結語
特殊時期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們不可掉以輕心,需要認真思考日常教學和健康防護之間的關系。結合高職教學工作實際情況,認真思考總結多方面的經驗教訓。從日常工作的各個方面著手,將工作做實做細,采取各項必要的預防措施,在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堅持做好常態化的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張亞斌.中國遠程教育的發展歷程[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
[2]陳琪琳,鮑浩波.中國在線教育發展的歷程與現狀[J].學園,2014,000(026).
[3]王子喬.在線學習對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J].吉林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