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 魏松紅 董輝
摘 要:實踐性教學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從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改進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對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創新能力培養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 valid path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aim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teaching reform and explra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were cond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improving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of practice were improved.
Key words: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Reform;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實踐教學是高等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實踐教學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1,2]。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進,各高校都越來越重視本科生的實踐教學工作,積極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
植物保護專業是傳統植物生產類主干專業之一,旨在培養具備植保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他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植物保護有關的教學與科研、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3]。植保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植物保護人才培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適應當今社會對植保專業人才的需求,筆者從完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及優化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對植保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1 改革措施
1.1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1.1.1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操作性,不僅是鞏固和加深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和拓展[4]。實踐教學體系是貫徹和落實實踐教學內容實施與發展的體系,是將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科學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保障實踐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為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沈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根據植物保護學科特點,以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拓寬了實踐教學內容的廣度,增加了實踐教學內容的深度,構建了由實驗教學、實習教學和創新實踐活動等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實驗教學環節由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綜合實驗組成;實習教學環節由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組成;創新實踐活動包括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等。實踐教學內容按照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等“分層次、相協同、不斷線”地貫穿全學程,拓寬了實踐教學的時空概念,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理念。該實踐教學體系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過程的主線,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融為一體,符合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1.2 調整和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環節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實驗教學對于鞏固理論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傳統的植保專業實驗教學多數是經典的實驗內容,實驗項目多為驗證性的,而且部分內容滯后于生產實際。學生在多數情況下都只是作為實驗內容的被動接受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為適應高等農業教育改革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沈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對原來的實驗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優化,構建了“一體化、三層次”的植物保護專業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在原有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刪除、合并了一些驗證性的內容,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并將實驗教學內容分為基礎性、綜合性和研究設計性3個不同模塊。如根據區域農業發展特點對農作物病蟲害鑒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了調整,減少了麥類、棉花病蟲害的講授,增加了觀賞植物和藥用植物病蟲害的內容,使實驗教學更貼近生產實際。多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使實驗內容更加系統化和連貫化,逐步提升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新思維,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優化后的實驗內容更符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及專業技能強化的目的,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1.2 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1.2.1 改進實踐教學手段 改革、創新實踐教學方式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必經途徑[5]。在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沈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將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實踐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專業實驗的課堂教學中,在傳統板書教學的基礎上,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和直觀。依托學校自主研發的“易爾思MOOCs”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了多門專業實驗和實習網絡課程,錄制了相關教學視頻,上傳了實驗多媒體課件及其他相關教學資源,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MOOCs實驗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植物保護實驗教學中心引進了顯微數碼多媒體互動系統,為實驗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條件,促進了實驗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1.2.2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實驗及實習教學過程中,徹底改變“以教師為中心”、“重知識、重形式、重驗證”的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師生互動的實踐教學新模式。在實驗課堂教學中,由“全程灌輸式”的單一教學方式轉變為根據不同實驗內容進行層次化教學,綜合運用啟發式、討論式、自學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例如,驗證性實驗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進行觀察并記錄特征;昆蟲的飼養等綜合性實驗項目由教師布置完相關實驗內容后,由學生根據所掌握的相關資料進行實驗,然后分組對實驗結果進行匯報并討論。層次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實踐能力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田間實習環節,教師也只對實習目的及內容作簡單介紹,具體操作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對于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也不再是作全面詳細的解答,而是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分析解決,并將其寫入實習報告作為考核的一部分。實習結束后,以實習小組為單位制作PPT對實習結果進行歸納總結,集體討論,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思維。此外,沈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還建立了實驗及實習課程的微信群作為實時教學交流的平臺,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并通過專業的精準教學,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并為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1.3 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1.3.1 加強實驗室建設 沈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實驗教學中心是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近年來一直在加強實驗室建設。在實驗用病蟲害標本方面,建立了基于學生實習、教師科研調查、學院學生社團活動為主的標本積累新舉措。這些措施不僅有效補充了病蟲標本的數量,同時也保證了實驗標本的新鮮度和代表性,豐富的教學資源,保證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對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實驗室硬件建設方面,實驗教學中心每年都會更換老舊顯微鏡和解剖鏡,并新購買了多臺實驗用鏡,有效保障了實驗教學效果;增加了多個光照培養箱、恒溫箱、人工氣候培養箱、顯微照相系統等儀器,滿足了開放性及創新性實驗的需要;新建成了1個數碼顯微互動平臺實驗室,使師生互動和資源共享更加便捷高效,有效提升了線上教學期間的實驗教學效果。
1.3.2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實習基地是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重要場所,是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很好地建立和使用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是搞好實踐教學的關鍵[6,7]。近年來,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沈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不斷完善和建設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在原有校內實習基地的基礎上,新建成了1個玻璃溫室和2個日光溫室,擴大了學生的實踐場所;加強了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積極采取多種措施與相關科研院所、政府及企業部門聯系合作,新建設了遼陽農林科院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遼寧萬盈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大光科技集團植物醫生人才培養基地;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等平臺,在鐵嶺農科院建設了1個國家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為植保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了有利保障,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推動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4 優化實踐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強化學生技能訓練的途徑,是檢驗和提高實踐水平的主要手段。實踐考核的方式與方法直接影響著實踐教學的效果。傳統的實踐考核都是以實踐報告為主,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難以真實反映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為使實踐成績能夠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對實驗實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沈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建立了以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導向的多元化實踐考核評價體系。 新的考核方式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要考核指標,注重對學生整個實踐過程的管理和監督,從出勤、學習態度、動手操作能力、報告撰寫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綜合考核。如在專業實驗成績的評定中,出勤占10%、實驗態度占10%、回答問題占10%、實驗操作和創新意識占30%、實驗報告撰寫質量占10%、期末考試占30%。這種考核方式提高了學生對實驗過程的重視程度,激發了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興趣,并強化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植保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2 改革效果
實踐性教學是農科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關系到農科類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更關系到畢業生就業渠道的拓展[7]。通過近年來對植保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學生參與課外實踐的積極性提高,近3年共主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00余項,其中省級及國家級項目30余項;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遼寧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及大學生動植物標本大賽等比賽中多次獲獎。實踐教學改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繼續加強和改進實踐教學,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植物保護專業創新型、實踐型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向東,董建臻,李瑞軍,等.昆蟲學實踐教學昆蟲標本建設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 22):11535-11536.
[2]丁曉帆 劉曉妹 張榮意,等.“熱帶植物病理學”系列課程教學實習改革與探—以海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為例[J].大學教育,2015(6):148-149.
[3]龔國淑,黃云,張敏.新時期植保高素質人才培養淺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22(增刊):29-31.
[4]張美玲,楊虎清,周存山,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6):220-221.
[5]劉玉民,劉亞敏,劉蕓,等.林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20,21:132-134.
[6]高萍,王洪平,董輝,等.害蟲田間技術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2:333-334.
[7]楊洪,郅軍銳,金道超.本科實踐教學中校外實習基地的作用與管理[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1:85-87.
[8]張立,李紅玫,戴良英,等.農業院校植保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湖南農業大學植保專業為試點[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6):71-74.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