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華
【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中,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根據教育指導的要求,需要將審美教育目標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審美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知識的美,學會鑒賞數學美,并且激發他們去創造數學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闡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審美觀的價值,探索了具體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審美觀? ?正確的? ?引導? ?方法
小學生正處于情感價值觀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更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需求。良好的審美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對待數學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真正了解數學學習的價值。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審美教育教學的方式,找到兩者關系,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基礎,從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良好心態出發,幫助其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構建完善的心理素質,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價值
小學生的情感心理發展過程直接影響了他們價值觀、道德品質以及人格素養等多方面素質的形成,而審美觀念是情感心理的重要部分,他們的審美觀會決定其學習的興趣。而數學作為一門主要學科,學生在學習中花費的時間較多,學習的效果、過程以及取得的成績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比較深入的影響。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審美素質的培育已經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它強調了學生發現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生活態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學生成長需求的。積極的審美觀念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挖掘他們的潛力,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保持健康的情感和積極的興趣可以充分促進學生思維的成長。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數學知識的內容引導學生在認識數學美、感知數學美和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促進學生形成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品質,發現數學學習的形象性和有趣性,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的方法
(一)聯系生活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之美
小學數學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個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數學知識,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探索和認知能力,讓他們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數學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從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激情,以提高情感素質。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億以內數的認識》這個課程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讀出大數,了解讀數的規律,掌握計數單位、數位等基本的概念,教師可以從生活資源出發,搜集一些展示生活的數據,例如城市的人口數量、人的心臟一年跳的次數、成年鯨魚的重量等,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根據這些數據進行認數字,還可以為學生普及一些生活常識,提高教學的生動性。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這種生活資源的展示告訴學生,只要去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之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鑒賞數學之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各項優勢豐富課堂的內容,為學生展示數學知識中不同的美,從而引導學生去鑒賞各種數學之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比如在生活中看到的樹木、山峰或者各種物體,都可以看成是各種幾何物體,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數學中的幾何知識。同時用3D打印技術展示這些幾何物體的空間構造圖,通過空間模型的打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此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仔細觀察,將數學知識代入思考,不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還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引發學生的聯想。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先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圖形的一部分,然后通過模擬技術打印另一部分,幫助學生從圖形的大小、形狀以及組合方式上認清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真正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指導學生利用3D打印技術設計出物體的空間模型,并且將模型打印出來,從而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引導學生鑒賞這些物體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利用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創造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除了要提高學生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還要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去創造美,讓他們能夠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美的創新,表達自己對美的看法,在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數學知識構建豐富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去探索數學美。比如在教學《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不同的圓進行分割、作畫,制作出不同的圓,從而構建出不同的動漫、卡通人物形象,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中蘊含的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真正推動審美教育的深入實施。比如在學習了有關多邊形面積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來進行實踐比賽,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多邊形條件和形狀,讓學生先將這些多邊形畫出來,再利用分割、移動、拼接等方式計算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每個小組的學生需要各抒己見,找到更多的求解方式,同時也要分析出最優的求解方式。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在進行移動、分割或者拼接時,也能夠在創造美的解決方案中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需要,教師要深入分析數學教材中的數學之美,通過生活資源的引入讓學生發現數學的美。教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去體驗和創造美,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參考文獻】
[1] 吳錢華.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J]. 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 2020, 000(009):P.86-86.
[2] 覃樹江. 探究美育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