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當代大學生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改進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需要。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從加強傳統文化價值的心理認同、完善課堂教學體系、發揮網絡的教育功能和樹立家庭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觀念的路徑出發,以更好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是文化大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經過沉淀的文化精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立足新時代,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從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依據出發,探索其融入路徑,以期更好的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依據
(一)改進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
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主流是國際化與民族化的統一,面對著多元化文化交流的現狀,要堅持對外開放,而吸收外來優秀文化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高校大學生作為國家培養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打開學生視野,提升開放意識,因此改進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現實的需要,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要一環,其發展的民族化、本土化也是近年來改革的方向。目前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實現了資源共享及交流。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高校的思政教育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需要不斷扎根本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文化多而深,其中部分文化較為死板,因此要想讓大學生主動學習,要設法進行創新和改進,才能讓傳統文化以更加新穎的形式出現,助力學生更好的消化學習,以取得工作實效。因此,兩者的融合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教育的需要。
(二)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建設需要
在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受到大眾普遍的認可,現代化是以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但是現代化的發展僅僅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是行不通的,需要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多方面綜合發展。中國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發展舉世矚目,但是文化的發展相對不協調,需要努力追趕世界。中國作為歷史大國,歷經幾千年,文化底蘊豐厚,可挖掘和學習的有很多,對兩者的融合是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的需要,能夠促進公民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以及心理態度的轉變。
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前,必須讓大家對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知,而將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也是必然途徑,運用馬克思、恩格斯的管理和方法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能夠將其融入到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夠將現代精神融入到優秀傳統文化中去,兩者相輔相成。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整理和傳播,高校無疑是最合適的地方,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傳承、文化傳播以及文化整合等特點,更是加速了融入的進行。
(三)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需要
社會主義是在馬克思政黨的帶領下不斷發展的,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不斷培養更多更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是人們團結一致,不斷前進的社會意識。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思想活躍的知識群體,其精神風貌是社會進步的風向標。因此高校大學生肩負著社會進步發展的使命。
大學生作為國家重點培養對象,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的光榮使命,這就要求其對傳統優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至今的瑰寶,是人們學習的榜樣,主要在于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超越時代局限、反映中華文明永恒價值的特征,與社會歷史發展方向相貼近,與民族共同體的利益和福祉相契合,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基本精神相呼應。因此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需要,也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必然要求。
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
(一)加強傳統文化價值的心理認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多方位的教育活動,源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因此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文化性和政治性。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有一定的影響,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展現的是民族和國家文化精神,因此要加強傳統文化價值的心理認同,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文化價值是核心,要經過長期的對某些特定的公序良俗和燦爛文化的追求,而只有讓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價值實現心理認同,才能讓文化自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加強傳統文化價值的心理認同,能夠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和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觀念,也能夠讓大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提升傳統文化價值的心理認同,能夠有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夠培養大學生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
(二)完善課堂教學體系
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就一定要拓寬融入渠道,為此就要完善課堂教學體系。高校課堂在教書育人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從目前高校課程體系來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處于艱難之地,高校開設傳統文化課堂較少,已經開設的課程也僅僅是對傳統文化內容的闡述,沒有深層次的講解,因此在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完善課堂教學體系。
我們可以從優化課堂教學體系出發,將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內涵滲透到課程體系建設中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內涵相輔相成,因此我們要全方位的將資源進行整合,將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會貫通,可以將其納入公共課授課之中,也可以利用形勢與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主題融入其中,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主動接受知識。
(三)發揮網絡的教育功能
拓寬融入渠道還可以通過打造網絡教育平臺的方式來解決。現在是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網絡是人們每天都在用的科技,通過網絡教育平臺的打造,能夠讓更多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我們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以及具有一定受眾基礎的網絡平臺等途徑,在大學生群體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傳媒行業的發展,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網絡和電視,因此學校可以定期通過網絡利用媒體資源向學生播放《中國詩詞大會》《傳承者》《國家寶藏》等節目,如利用大屏幕在學生課余期間播放相關文化節目,以加強學生的價值觀及審美塑造。網絡教育平臺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融入的渠道,對于促進融入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在融入過程中,還能夠促進學生自身素質文化的提高。
(四)樹立家庭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觀念
學校作為大學生日常教育的主要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環境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家庭作為大學生生活最多的地方,樹立家庭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觀念也同樣重要。家庭是所有社會組織中能夠反映社會生活變化最直接的單元,相應的家庭文化、家庭觀念等都對大學生有一定的影響,而父母的言行舉止更是影響學生思想的觀念,因此樹立家庭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融入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能夠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但是由于年齡限制,社會閱歷的不足,在看待事物的看法上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家庭在這當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觀念對于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提高人文素養有一定的幫助,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夠加快融入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王清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研究[D].聊城大學,2018.
[2]孫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揚州大學,2018.
[3]陳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4]張翠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實現路徑[D].南昌大學,2018.
[5]劉麗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8.
[6]魏中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徑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9.
[7]高俊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8]王燕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
李雪(1989.12—),女,回族,河南商丘人,碩士,助教,教師,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9S14)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