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摘 要:生物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其產生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可以說推動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實現高中生物高質量、高效率教學的必然訴求。 新課程標準提倡從三個方面來全方位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將這三個方面融入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即要求高中生物教學努力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式生活化以及生物教學實用化。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實施方法;應用措施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和推進,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體系也迎來了變化。特別是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不在沿用傳統老套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進而采用了全新的教學方法,通過不斷地創新、完善、優化、設計以及再創新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生物課堂的教學與引導。在此基礎上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以及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掌握能力與應用水平。另外,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其展開分析與探索:第一是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第二是教師需要在柯昂教學中大力推動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開展與應用;第三是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結合具有生活化特征的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生展開全買的培養與引導。
一、創設生活化課堂情景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課堂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與培養。利用該方法能夠有效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交融與互動,而且可以讓課堂的整體教學氛圍更加濃郁。所以,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設計與分析,并且要基于教學環境以及教學現狀對其展開全面的設計與思考。作為一種潤滑劑的效果,它不僅可以帶動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從貼近生活的角度讓學生深入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與自己學習該內容的作用與意義。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知識結構的框架對學生開展教學,從而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獲取新知識,了解新文化,體驗新環境。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內容時,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如,教師可以通過打火機對學生做一個小實驗。點燃打火機,將手迅速的放在火焰上,此時手會不自覺的往回縮,這就是一種基于條件反射效果下的行為動作,是不需要經過大腦來識別與判斷的。又如,教師可以結合古代著名歷史故事“望梅止渴”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明白這是在“非條件反射”狀態下的一種行為動作。以此為法對學生進行基礎性的教學,不僅可以有效開創生活化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還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應用水平。
二、推動生活化教學方式
在生活化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身邊的日常對學生進行培養與引導。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帶動學生的學習素養發展與進步。而且,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對個人所學的生物知識產生一定的主觀性理解與應用能力。以此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現生活中生物知識便會容易很多。
例如:教師在進行“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對飛蛾撲火的概念、縮手反射的概念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引導學生從個人的角度對其展開思考。又如,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后天的條件發射與刺激作用對學生進行分析,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以此為法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兩者之間的關系、差別等作出全面的認識與研究,而且還能有效推動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與建設。
三、創設生活化實踐內容
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都是在理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延伸與發展,而最終的回歸點都會落實在實踐與應用的基礎上。這也證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與發展能力。基于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培養與教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呼吸”相關內容的教學時,可以結合植物的呼吸方式、動物的呼吸方式和人的呼吸方式進行講解與分析,而且需要讓學生其實體會呼吸的過程,以及“無法呼吸”的感受。此時,學生對于呼吸的重要性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隨后,教師可以結合多種實驗方式來證明植物的呼吸方式是怎樣的,如果阻斷了植物的呼吸又是怎樣的等。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其能夠拉近生物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努力推動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實現“寓教學于生活,在生活中教學”。同時鼓勵和引導學生將生物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增強學生的知識歸屬感以及學習榮譽感。
參考文獻:
[1]徐強.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512-514.
[2]馮薈萃,閆香慧,李艷紅.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的應用——以“免疫調節”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