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
〔內容提要〕新時期經濟背景下,各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要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認真分析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結合教學實際,完善教學措施,保證會計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 會計教學 創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在企業生產運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為了向企業輸出更多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高職院校要積極分析當前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加強教學改革,發揮好人才培養的作用,為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一、當前高職會計教學面臨的挑戰
1.學生缺乏對專業的深刻認知。大部分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不夠深刻,對會計行業的了解也十分有限,很多學生對會計職業的認識依然停留在財務會計、出納等傳統崗位,缺乏對管理型會計人才的認知。由于缺乏對會計專業的深入了解,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學習時沒有認識到全面學習的重要性,只是簡單地學習單科方面的知識,畢業后很難適應當前以及未來的會計工作,導致工作能力不強、發展潛力空間不大。
2.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大部分教師依舊習慣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未能很好地調動主觀能動性。此外,雖然高職院校已經基本實現了多媒體教學,但是教學中教師依舊簡單地按照課件內容進行講解,缺乏導入課堂設計和工作情境,課堂氣氛比較枯燥無趣,也與實際工作場景區別較大,學生參與感不強,也不利于學生掌握工作技能和提升職業素養。
3.教學實訓設備更新不及時。會計不僅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企業會計準則和各種稅收政策經常調整變動,而許多實訓教學軟件未能進行及時更新,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滯后,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4.教學考核評價單一。高職會計的教學考核,一般是沿用本科和初級會計師考試的形式,采用閉卷的考試方式,大部分是由選擇題、判斷題等多種客觀題型組成,且有標準答案。雖然這樣的考核方式可以與初級會計師考試接軌,但是對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較為單一,無法全面考核學生的工作技能。而會計專業,較為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同時很多管理會計與財務分析的結論還需要結合其他相關學科來進行綜合考量。因此,傳統的偏重客觀題、偏重“一張卷”的考核形式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5.缺乏雙師型教師。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當前高職會計教學要求理論與實踐結合,這意味著教師在具備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也就是所謂的雙師型教師。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招聘會計專業教師對其學歷和年齡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導致很多教師主要是以從學校到學校的職業模式為主,缺乏真實企業經歷。而企業會計人才由于時間、待遇和教學能力問題,無法很好地適應高職教學。因此,高職會計教學亟需更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
6.缺乏緊密的校企合作。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會計專業同樣要求對標崗位、對接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高職院校已與企業開展合作,但這種合作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偏重于教學軟件的購買,既沒有很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也缺乏校企之間師資的流動。即使簽訂了訂單班或者現代學徒制試點,但由于企業參與教學的程度比較淺,所學的專業知識體系與實際工作需要差距,導致培養的學生無法很好、快速地適應崗位,需要二次培訓,甚至不得不離開會計崗位。
二、高職會計教學的出路
1.強化學生對專業的認知。高職院校開展會計教學時,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要區分于中職會計教育,強調部分相關理論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職業提升的潛力。學習相關理論課程,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行業乃至社會經濟發展的認知,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也有相應的提高。
2.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會計行業正在面臨轉型升級,傳統的財務會計逐漸在向管理會計轉型,“大智移云”等新技術也逐步推動會計行業進行升級,這說明,一部教材、一套教案講一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教師利用新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已經勢在必行。尤其是高職專業直接面向就業,更要求教師、教室、教材能夠模擬企業工作場景,還原企業真實業務,解決企業現實問題,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以小組分組、布置任務等形式組織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還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手段,利用好學生碎片化的時間掌握細碎知識點,完成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學習,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提升的能力。
3.完善實訓教學設備。實訓實踐教學是高職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和主要特色之一,為了保證實訓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和實踐教學質量有效提升,高職院校還需進一步與企業合作構建企業生產環境,以及結合新技術建設新實訓中心、完善實訓教學設備,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實訓軟件及時更新,傳授學生最新的知識、最前沿的技能,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和就業能力。
4.完善教學考核評價。會計專業教學進行考核時,客觀考核部分不能拋棄,但應豐富考核手段,如全階段考核。客觀考核部分可通過建設題庫,在平時進行線上練習,期末統一線下考核,既完成了考核任務,還能讓學生全面了解課程知識體系;同時采用小組作品、考核方案以及實操展示等多維度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避免“一張卷”式的簡單化考核。另外,還要提高教學考核合理性,更真實地反饋學生學習狀況,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5.加強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高水平的高職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實訓設備、實訓室也許很快就會過時,但有經驗的高素質教師不會被淘汰,因此想要培養高素質的高職會計人才,必須要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是引進優秀會計人才。高職院校應降低對會計教師學歷和年齡的要求,注重引進具備豐富實踐經歷的會計人才,彌補現有隊伍的不足。二是加強骨干教師的繼續教育和進修。采取培訓等方式加強教師隊伍對新技術、新準則的理解和認識。三是與企業緊密合作。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選派優秀老師走進企業進行頂崗鍛煉,同時引入企業會計人才進學校兼職授課、合作授課,幫助完善課程標準和教學體系,保證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需求的一致性和前瞻性。
6.加深校企合作。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而言,提升教學效果離不開產教深度融合。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到課程標準的制訂,再到實習基地的建設都需要企業積極參與,保證會計教學對崗位需求的針對性,對行業發展的先進性,對職業能力的實踐性,切實、有效地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
總體而言,高職會計教學面臨的挑戰很多。雖然會計行業面臨管理會計轉型、稅收政策變更和新技術大規模應用等比較復雜的形勢,但是隨著國務院發布的“職教二十條”的實施,以及“雙高建設”的啟動,高職院校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會計專業教學也可借此機會,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等舉措應對挑戰,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