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
摘 要:眾所周知,在繪畫過程中,通常是以繪畫靜物為主,而水彩系列也是以水彩靜物題材為主。劉壽祥老師任教于湖北美術學院,在其任教期間,經過不斷努力,摸索出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發展道路,為水彩靜物畫領域更好的發展奠定穩定基礎。其中以“鮮果”為主題的水彩靜物作品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創作作品。劉壽祥老師在水彩靜物畫創作過程中,將西方特色文化與東方文化有機結合,進而創作出大量的成功做屁用,其在我國水彩畫民族文化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以下就劉壽祥老師創作的水彩靜物畫為研究背景,并結合多種因素詳細闡述其著作品中的繪畫語言。
關鍵詞:水彩靜物;劉壽祥老師;語言;改革創新
前言
繪畫創作過程中,通常以靜物題材為主,特別是中國,學生在高考之前就已經開始學習靜物創作,一直延續到大學階段,引用范圍較為廣泛。相關水彩方面的創作作品往往以水彩靜物為主要題材。就有效數據顯示,以往在國家大型的美術展覽以及針對水彩作品展覽活動中,大多以水彩靜物為題材的作品都出現在獲獎名單上。甚至我國各個高校,已經將開設水彩靜物課程,并將其設定為基礎課程,雖然只是簡單的基礎性課程,但其中潛藏這巨大的力量。有一部分人員有這樣一個認知,水彩靜物是基礎課程中最基礎的部分,然而目前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畫家正在水彩靜物繪畫事業上做出杰出的貢獻,不斷改革創新,促使水彩靜物題材的作品在繪畫領域中占據舉世矚目的地位。其中劉壽祥老師就這些人群中較為突出的一員,針對水彩靜物繪畫領域,其打破了傳統的繪畫理念,突出表現水彩靜物畫語言彰顯的具體含義,促進中國水彩畫趨于民族化有效發展。其成就了大量的水彩靜物題材的作品,并且繪畫質量無人能及。
一、劉壽祥水彩靜物畫的創作語言
劉壽祥老師為促進水彩靜物畫的進一步發展不斷努力,以便在技術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其發揮創新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作畫技巧、色彩搭配以及構圖思路,不僅如此,劉壽祥老師也詳細解讀西方文化,并取其精華,通過采用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及語言形式,成就了眾多的水彩靜物作品,其中每部作品都彰顯出了中國的特色文化,將我國別具一格的藝術色彩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在劉壽祥老師創作出了大量的水彩靜物作品,其中以“鮮果”系列最被大眾所熟知,其在創作過程中,往往用到一塊黑布,其表面承紅色條紋狀,同時在點綴時還會用到一些鮮果,通常情況下都會選擇紅色或黃色。
劉壽祥老師在選擇用紙時也特別嚴格,既要是粗紋紙,也要是老板定的水彩紙,作畫過程中在對黑布進行處理時一般使用埋色法這種作畫技巧。具體如下:劉壽祥老師都會用到黑色顏料將黑色襯布平刷一次,待其徹底干透,將表面凸顯的黑色進行清洗,然后待到完全干燥時將布褶具體的紋理變化以及布料的裝飾用純黑色顏料描繪出來,簡而言之,劉壽祥老師將紋理紙獨具的文理性發揮出來,同時進行巧妙清洗與擦拭,將較為粗糙物體的厚重感以及質感具體表現出來。劉壽祥老師具有自己獨特創作技巧,不僅將不斷變化的襯布色彩有效表現出來,同時圖顯出其質感。因為襯布的質感過于粗糙,因此劉壽祥老師在創作過程中對環境色的處理較少,往往側重于襯布明暗色彩及質感的表現。基于此,劉壽祥老師經過不斷努力,及時創新繪畫理念以及優化繪畫語言形式,在繪畫領域尋找到具備當地特色文化的繪畫道路[1]。
二、劉壽祥水彩靜物畫顏色語言
劉壽祥老師在對水彩靜物題材進行處理時,通常會采用寫實的創作手法,然而,立足于色彩角度,顯示出了強烈的裝飾性,主觀的完成色彩的歸納工作。其在創作過程中,通常將黑色及純色進行有效比對,由此彰顯出劉壽祥老師詮釋下的中國文化。從這些作品的色彩中可以感受到古楚歷史文化以及王肇民創作的水彩靜物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而成就了獨具特色的色彩體系。劉壽祥老師曾在《鮮果創造構想》一文中指出:近幾年來,我在創作靜物題材的作品用到最多的顏色是黑色,由于我國以往繪畫領域,黑色占據重要的核心地位。實際作畫過程中,如果將黑色運用到水彩創作中,需要充足的時間進行轉換。從實質上來,水彩畫規劃為西方繪畫形式,既要表現層次感及光澤度,同時行也要經靜物凸顯的質感看具體的表現出來。因此,只有合理恰當的使用黑色,才可以將其對作品內容的穩定作用發揮出來,并且越看月深奧。通常情況下,在創作水彩靜物作品時都會先設計好顏色的使用,最后尋找目標物體補充作品,使其完整[2]。
三、劉壽祥水彩靜物畫藝術語言
通過對劉壽祥老師作品的仔細研究,我們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具備是色彩觀直接影響了劉壽祥老師的審美關觀念。其有效處理傳統色彩之間的內在關系,與此同時,深入探究西方國家繪畫技巧。例如在他的作品中,《鮮果》較為突出,其在設計顏色時是以花色的鮮果逐漸開始創作的,比如,蘋果是紅色的、樹葉是綠色的,都是為了凸顯鮮果的黃色,最后選用黑色的襯布進行全局掌控。整個畫面中,充分發揮水彩的特性,將其中快慢節奏的變化表現出來,充實了作品的藝術語言[3]。
結束語:
劉壽祥老師最終的理想就是將水彩畫趨于中國話發展,他通常將自己的生活用畫筆進行簡單描述,同時將實際景物通過自己獨特的作畫方式以及熟練的藝術語言表達出來。從劉壽祥老師的水彩靜物作品中可以直觀的看出其具有極強的創造能力。在水彩靜物作品中,劉壽祥老師運用自身豐富的創作感情將美好的中國文化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彭佳麗.劉壽祥水彩靜物畫語言解析[J].美與時代(中),2018,(11):64-65.
[2]陳俊.劉壽祥水彩靜物畫的比較——一種語言的視角[J].美與時代(中),2017,(10):51-52.
[3]廖勝蘭,鄒正洪.王肇民與劉壽祥的水彩靜物畫表現語言研究[J].藝海,2014,(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