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峰
(江蘇省昆山市第三中心小學 江蘇昆山 215300)
我們知道,一個班級文化如果是積極向上、和諧健康的,那么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學生的關系也應該是友好的、向上的,相反,如果學生生活在一種自私的環境中,那么他們也就會慢慢變成一個自私的人。所以,如何營造良性班級文化一直是班主任最需要思考的問題。從學生的年齡特征角度來講,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我們所營造的班級文化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思維,才能更好促進學生的發展。那么,如何才能夠達到這一點呢? 在班級管理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引入互聯網+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目前互聯網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學生家家有網,那么他們在制定班級公約、布置班級文化時,就可以不受時空的制約,隨時隨地進行討論,從而讓班級文化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俗話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孟母三遷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環境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許多班級文化的建設并沒有得到廣大班主任的重視,即使有班級文化,也只是在班級張貼幾張名人名言,設計幾乎雷同的黑板報而已。班級文化單調、重復,而許多班主任把班級管理的重點放在了班級秩序的維護與學生的學習上。其實,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的道德行為是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的。那么,如何才能讓班級物質文化更貼近學生,給學生營造一個宜人的班級環境呢?我們可以引入互聯網+,通過互聯網+物質文化的形式,打造班級物質文化。
比如我在布置班級物質文化時,正好是植樹節,于是我就發動學生以春天植樹為主題來布置班級環境,其中包含黑板報的設計、植物角的建設等。當然,班級物質文化的布置以學生自主為主。學生為了能夠搜集到更好的信息,紛紛到互聯網上進行搜集,從黑板報的內容,到版式的設計、圖案的繪制,以及人員的分工等,全部由學生自主來完成。他們有時利用班級群在群里交流方案,有時某個同學在網絡上發現一個好的素材時,也會及時發到班級群里,與其他同學一起商討,最終形成了大家一致認同的黑板報內容。同學們為了更好布置好植物角,還到網絡上尋找相關植物的栽培技術,了解養護它們的注意事項。然后根據網絡上的要求,他們成立管理團隊,每天有專人輪流負責照顧班中的花花草草。同學們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不但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愛好,還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樣的班級環境來自于學生的自主設計,所以更會帶給學生一種宜人的感覺。
我們經常發現,每個班級一般都會有自己的班級公約,但真正能夠認真執行班級公約的學生卻并不多。這些公約基本上是班主任強加給學生的,要求學生只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正是這些原因,才造成許多班級制度與公約只是流于形式,制定了卻沒有人執行。所以,我們進行班級管理,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時,一定要尋找到適合學生的班級公約,要讓班級公約內容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遵守公約。如果要想讓班級公約由學生自主討論出來,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形式來落實。因為當學生面對班主任或班級其他同學時,有些學生是不敢面對面談出自己的想法的,而且班主任也不可能隨時都能夠聽到學生的心聲,所以利用互聯網+就可以突破這一制約。
比如,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時,我就把自己的微信號留給學生,同時建立了班級微信群,讓學生在群里暢談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直接與我進行微信聯系,從而讓班級公約更貼近學生。例如,現在提倡大閱讀,倡導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并把學生的閱讀量落實到多少字的程度。那么,讓學生讀什么書,如何讀書也就成為班主任的重要任務了,因為如果引導不好,任由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閱讀的內容也許是一些暴力的、不健康的,這樣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所以,我就想到制訂一個“班級閱讀公約”。當然,我讓學生自己擬訂公約內容,有的學生通過互聯網查閱了其他學校或機構的閱讀公約,把適合自己班級的內容摘錄下來,然后通過班級群進行交流討論,最終形成了定稿,從閱讀時間、閱讀內容、閱讀促進等各個方面來形成屬于自己的閱讀公約。這樣的班級公約,就可以更好促進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了。
班級能否形成一種向上的精神文化,直接決定著這個班級同學們能否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它也是引領每一個學生的內心行為驅動。所以,在建設班級文化過程中,我們要重視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要在凈化學生的心靈上下功夫,讓學生能夠通過內心的道德驅動來形成團隊精神,建設一種自然、和諧的班級氛圍。而互聯網+精神文化建設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路徑來記錄自己的生活感受,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感受與所見所思,從而通過大家的交流與評判來梳理學生的行為,從而讓學生都有一個美好的行為。
比如,在學校網站上,我專門建立了一個貼吧,讓每一個學生都在上面注冊自己的賬號,由于這些賬號是匿名的,誰也不知道誰,所以可以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貼在上面,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當然,也可以允許其他班級的學生到貼吧里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就可以慢慢明晰自己的道德是否符合標準。同時,由于所有注冊在貼吧上的用戶名都是匿名的,所以同學們也不擔心自己的言行被曝光。在平時,當班主任發現班級有一些同學的行為已經偏離了應有的軌道時,老師也可以把其作為一個事例而貼在上面,讓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這樣一來,既能糾正犯錯同學的行為,又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并讓他們下決心改正錯誤行為,最終形成規范的道德意志。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班主任要合理利用互聯網+建設班級文化,讓每一名學生在班級文化影響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