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琪
(山東省巨野縣站前小學 山東菏澤 274000)
微課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給學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微課自身就體現了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教學觀念越來越向素質教學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師思考的重要課題,我認為微課就是一種能夠很好地培養和鍛煉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通過微課精煉教學內容,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學生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比如,當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利用計算機來搜索指定內容時,可以將搜索的操作流程制作成微課來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微課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我為學生根據微課的播放內容來講解搜索步驟和流程,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熟練掌握計算機搜索文件的步驟和方法。由于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學生掌握起來不是很難,為了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搜索方法,我為學生繼續播放教授學生學習“復制”和“粘貼”操作的微課,讓學生能夠掌握“復制”“粘貼”的操作方法,學習完“復制”“粘貼”的方法后,讓學生結合前面學過的計算機搜索方法,搜索學生喜歡的文字、音樂、圖片等,然后在“復制”和“粘貼”到特定的文件夾內。
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等存在個體差異,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量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我認為微課為教師提供了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為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制作不同層次的微課視頻,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求。
比如,當我在教授學生學習“制作表格”的相關知識點時,我利用微課來實行了分類教學的安排。首先,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情況的三組:A 組學生學習能力強,學習基礎扎實;B 組學生學習基礎中等,學習能力一般;C 組學生底子薄,學習能力較差。我根據學生的學情為三組學生分別制訂了不同學習內容的微課,保證每組學生學習的難度適中,適應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微課教學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助于教師教學過程的展開,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作為被動的內容接受者,對于教師講授的內容沒有自主選擇權,缺乏興趣,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缺乏探索精神,不能夠深入地學習。微課形式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轉變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首先根據微課教學的內容,在課堂或者課下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學,首先初步了解教學內容,并記錄自己學習中不理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由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和困惑進行答疑,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學習和掌握微課的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教師的高效教學。教師開展微課教學,首先要將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首先通過自學來學習微課內容,然后再由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和剖析,提高學生的自學效果,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授學生如何美化我的電腦桌面時,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課,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學習,在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微課教學重點強調了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獨立思考的學習過程,通過養成自學的學習習慣來保障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微課教學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解除了學生的課堂束縛,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改善。
綜上所述,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激發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營造課堂自主學習氛圍、因材施教等角度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豐富教學方法,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