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素丹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九小學 甘肅白銀 730900)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局限,對知識的領悟力不強,因而在接觸之初,對于數學中的符號、概念等無法理解,從而產生畏懼心理,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那么,怎樣才能讓小學生發自內心地愛上數學,當他們遇到難題時能有迎難而上的精神,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
如今,有些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對教材的研究,從而出現教材吃不透、重點抓不住的現象,致使小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入,運用不靈活。比如老師在教小學生認識物體時,讓他們對物體的形狀形成籠統認識后,還沒有把物體特征講明白,就要求他們死記硬背地去記憶這些特征,就很容易讓學生在理解時感到吃力。
小學生自制力差又追求個性,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是常有的事。因而,延續傳統的“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每天大量的板書和強制性的學習要求,只會削弱他們的熱情,使他們的思路脫離教學內容,離我們的課堂漸行漸遠。
每節課的教學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怎樣才能讓小學生在這有限的時間里收獲更多的知識則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唱著獨角戲,沒有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教”與“學”嚴重脫節,自然就很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正如前文所說,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有些老師在教學時嚴重缺乏靈活性,他們把自己當作主體,使學生被迫成為配合學習、輔助教學的配角。為徹底擺脫這一現狀,老師應及時轉變觀念,調整定位,再配合靈活豐富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為此,老師可以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置情境。比如,在學習乘法口訣時,老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帶領學生玩接龍:第一位同學說出“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第二位同學就要接著說“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以此類推,這樣玩下來,就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乘法口訣了。此外,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分組討論,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獨立思考的空間,最后老師再以合作者的身份進行歸納總結。這樣通過生生互動的方式將學生主動引入到思考當中,促使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
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們去完成任務只會引起他們的叛逆心理,反而適得其反。長此以往,將抵制學生的探索欲望,阻礙他們想象力的發展。因而,老師應該構建開放式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勤于動手,樂于動腦,使學生在快樂中完成知識的學習。比如,學到《有余數的除法》一節時,可以在課上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戲。請9 位同學上臺扮演“小白兔”,其他同學扮演“大灰狼”喊出“老狼老狼幾點了?”再由老師說出2 點、3 點等數字,讓學生自由結組,通過觀察臺上的分組情況和剩余人數變化,學生們就很容易列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這樣,通過小游戲課堂氣氛立刻就活躍起來了,學生也能很快地掌握知識。
正如上文所說,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所以,這就需要老師通過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做一些可以集中他們注意力的訓練。比如,組織學生做速算就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找一篇口算題,給學生規定時長,對能夠按時完成且計算完全正確的學生,老師給予獎勵。另外,老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培養注意力的游戲環節。比如,設計這樣一張表格,里面包含1~20 這20 個數字,但是順序是錯亂的,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按照從1 到20 的順序,把他們指讀出來。此外,老師還可以在課后布置“找不同”的作業。這些游戲既有趣味性,又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經過反復訓練,就能有效地改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這一現狀。
數學既有邏輯性又有抽象性,數學的很多知識點既枯燥又難以理解。怎樣能夠讓剛剛接觸數學知識的小學生們對抽象的數學符號產生形象地認識,就需要老師運用直觀教學法進行教學。比如,在“千克、克、噸”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兩袋食鹽,每袋食鹽500 克,另外再準備一些一角的硬幣,讓學生一手拿硬幣一手拿食鹽,親身感受兩只手上物體重量的不同。然后再告訴學生,鹽是1 千克,而硬幣是1 克,這樣學生就對這兩個重量單位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加深了他們對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總而言之,著眼于小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綜合素養的提升,數學教師必須揚長避短,在汲取傳統教學精華的前提下,真正落實新課改要求。教學中應構建開放式的學習氛圍,牢牢抓住小學生的興趣點,以此來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會用數學視角去觀察事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小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