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銳
(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0050)
20世紀初,體育課程就已經改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了。2011年,教育部對于相關的課程標準進行了再次調整和修改。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育教師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逐漸的從經驗型角色轉變到學術型、引導型角色,切實達到育人育德的教學要求。對于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更是如此。教師應當對于中職學校體育課程的開展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發表相關的論文以及其他的研究成果。但是,一些教師卻由于科研能力薄弱、主觀意識淡薄,而難以取得積極的進展。接下來,首先針對體育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現狀進行探討。
中職體育教學科研信息的來源是十分廣泛的,主要是教師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的總結內容,教育部門以及中職學校在制定研究課題時提供的研究內容,教師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觀察內容,以及在參與一些專業性學術性較強的會議中收集的內容。但是部分體育教師的信息捕捉能力較差,調查研究活動的范圍較小。因而信息捕捉不到位,無法及時了解國內外科研的最新動態,在科研能力提升方面遇到了瓶頸[1]。
中職體育教師來源復雜,主要畢業于高等體育院校,也可能是退役的運動員,甚至有可能是其他學科的兼職教師。在求學和工作期間往往對于體能訓練、技術動作訓練較為關注,而輕視的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學習。在步入工作崗位以后,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及文字水平就成為了限制。
一些教師認為體育教學是其他學科的點綴,是可有可無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考察學生的應試技巧和理論知識,受到傳統的體育教育理念以及應試教育的束縛。部分中職體育教師對于自身的工作存在一些誤解,甚至抱著當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自身尚且對于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工作不關注,又如何坐下來思考體育教學,思考如何提高科研能力呢?
體育教師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認知高度和認知水平,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所在,矯正不正確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向學者型、學術型、專家型體育教育工作者轉化。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互動,加強觀察,才能提高調研的水平,進行理論和方法的系統學習。正如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說的一樣,端正自身的研究態度,利用一切有利時機,用知識和理論武裝自己。教師在提高認知高度的基礎上,通過發現問題,制定計劃,采取行動,積極觀察,等一系列步驟來提高中職體育教學和教研的有效性,從而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2]。
中職體育教師所從事的教學活動相對較為特殊,需要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教育崗位,如果不注重職業生涯規劃,則很有可能出現原地踏步的情況。因此,體育教師們在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過程中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運用更多的時間來充實自我,打牢發展的基礎。例如,在參與一些專業性的學校教研活動,以及中職體育發展規劃學術會議時做好相應的積累工作,本著學習和創新的態度參與其中,發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用更長的時間來進行系統性的規劃。逐步的利用寒暑假的有利時機參與專業培訓,落實規劃內容。體育教師也可以利用學校所提供的學術平臺以及深造機會進一步的提高自我,在提高學歷的同時也打牢發展的基礎。一步步的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成長。針對現階段部分體育教師所出現的文字修養較差,理論水平較低的問題,則更需要教師做好規劃,用更長的時間來進一步的解決這些具體的問題。教師應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研究體育類學術期刊、專業論文、專業著作,并且關注中職體育發展的大方向,關注動態研究,才能做好規劃的調整工作以及知識積累工作,才更有可能實現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中職學校的領導者要關注體育教師的成長,為其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積極地搭建起相應的教育平臺和科研平臺,運用學校的基礎設施來幫助體育教師們進行教育教研活動,并且發揮保障性的作用。學校要為體育教師們提供進修的機會,同時解決身后之憂,做好保障工作。領導者要合理的利用學校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最新成果,在學校的門戶網站以及信息化教學平臺為教師搭建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和培養模塊。模塊化平臺以及討論社區的環境會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體育教師在進行溝通討論的同時也可以有更多的收獲。學校應完善必要的教育科研機構,以及信息化平臺,可以為中職體育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途徑,發揮保障性的作用。當然這需要注入更多的資金,各個職能部門需要進行更多的交流以及互動,同時更新教研設備和教研資料等保障工作也要積極推進[3]。
總而言之,越來越多的中職體育教師認識到提高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意義,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基礎研究。教師通過關注學術動態研究,參與學校所組織的體育教育教研活動,以及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積累的方式不斷地發現提高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徑,利用一切有利時機武裝自己,提高自我。同時體育教師們的教育和科研活動主要圍繞著中職學生而開展,做到了有的放矢。在下一階段的探索工作中,教師們更要做好彼此之間的銜接和配合工作,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同提高,使得教育科研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得到順利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