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重慶市江津中學校 重慶江津 40226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自治”管理模式,他主張學生團結起來共同管理,這為自教育思想下高中班主任管理技巧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同時對高中班主任的管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自教育思想下,班主任要做好自身的引導者,深入挖掘學生的優點,并鼓舞他們將自我優勢發揮出來,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和發展[1]。同時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可以拉近同學的距離,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應試教育體制下的班級管理,教師把握著管理的主動權,無法推動自主管理的有序開展。而且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教師以分數評定學生,優秀學生給予管理的職位,成績薄弱的學生則是被管理的主要對象。這種不合理的分配方式讓管理過于狹隘,而且也無法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通過教育部對高中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的調查研究可以發現:高一、高二學生參與班級規劃的占到了30%,能夠根據班委實際工作能力做出科學判斷的占到了29%,但高三生在自主班級管理參與中僅僅占據了27%。從上述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學生參與班級自主管理的態度。高中生普遍認為自主參與班級管理僅僅是閑暇時間的一種消遣方式,高三學生則因面臨繁重課業,自主管理意識更加薄弱。
班干部是班級自主管理的核心,在班級自主管理中發揮著帶頭作用。但在自主管理中卻存在如下幾點問題:一,班干部“終身制”,導致部分班干部在自主管理中占據上風,認為自己比他人優秀,忽視了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二,缺乏為集體服務的意識,雖然班級的大部分學生表現出了想當班干部的意愿,但卻不知道如何當好,缺乏服務學生和集體的精神。由此班干部特殊化、學生自主管理意識薄弱是最為突顯的問題[2]。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師要發揮自身作用,為學生提供機會,并組織大家共同參與到自主管理中來,以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而陶先生理念的實現,需要班主任轉變落后理念,在做好管理職能的同時,更新管理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技巧。班主任只有從思想上得到強化,明確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推動自主管理的有效落實。在自主管理制度的落實中,班主任要做好班級動態的觀察和總結,以對學生的自主管理提出有效的指導方法[3]。
①輔助班委制度
在明確班級職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輔助班委制度,即每個職位安排兩名學生,一個負責班級大小事務,一個輔助主班委的工作。而且輔助班委要對主班委的工作進行監督,并適時的提出意見。
②事務承包制度
將班級事務細分,具體落實到班級的每一位同學上,以鼓舞學生的全員參與。細化班級事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還能彌補班委工作的缺陷。除此以外,在大家的相互監督下,還能構建一個和諧、團結的班集體。只有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參與進來,才能將班級的細小事務做到最優。
③制定學分制度
制定學分制度,即用學分記錄學生的日常表現,在學期末的班會上開展班級評價。在學分制的制定中,教師要鼓舞學生全部參與進來,通過日常表現明確學分。在落實學分制的過程中,要規定好基礎學分,根據學生的表現增減學分。在完善的學分制度下,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④記錄班級事務的制度
在開展班級事務管理中,班干部要做好記錄,并反思和總結自己的表現。對于班級學生來講,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寫管理日記,通過對每天表現的觀察,正確地審視自己。管理日記可以拉近同學的互動,班主任也可以透過日記把握學生的表現,基于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積極的指導。記錄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還能體現學生的務實精神。
高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得到了一定的增強,他們希望得到教師和他人的肯定,我們的肯定是他們的最大動力。班主任的態度對學生的自主管理表現起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用激勵對策,重視學生的進步,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信心,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管理中來。而且班主任要從不同視角觀察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和初中相比,高中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但依然沒有完全成熟。如若他們認為班主任存在偏向的情況,便會對班級管理產生抗拒的態度。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的管理工作過程中,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要采取平和的溝通方式,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商討并給出針對性的解決建議。和諧師生關系對于一個班集體的發展非常重要,師生關系良好才會彼此信任,才會在攜手中建立良好的班級風氣。但班主任切勿忽視紀律對班級管理的重要性,柔中帶剛才能將班級自主管理效果發揮到最大。
綜上所述,今日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公民,合格公民就必須從學生開始培養。為此在高中學校的管理中,教師要立足自教育思想,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讓學生肩負起自我管理的責任,并勇于面對各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