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川
(重慶市涪陵第十七中學校 重慶涪陵 408109)
初中英語是初中生學習的重點學科,其課本中有許多知識涉及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無形之中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但是就目前初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語言知識的灌輸,不善于挖掘課本中的德育知識,沒有尋找到合適的德育滲透方法,并且不重視德育活動的開展,導致立德樹人理念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從而學生的道德品行得不到提升。因此,為了更好的開展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英語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手段,把立德樹人作為自身教學的根本任務。
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主要呈現為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教師不善于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有問題也不敢于向教師請教,師生、生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課堂氣氛死都不和諧,英語教學效果也不佳。而立德樹人理念在初中英語課堂的落實,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中為學生營造具有人文氣息的學習氛圍,增進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并且給予了學生更多與教師探討的機會,構建了良好的師生關系。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通過網絡可以獲取學習和生活的各種信息,但是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且學生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學生如果接受到一些不好的信息,容易導致價值觀的扭曲,從而影響他們的健康發展。現階段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教師不善于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引導,導致學生的思想品行處于危險的邊緣。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的落實立德樹人理念,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上,潛移默化的獲取德育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而且提高了他們的道德品質,從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英語課本是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載體,是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依據[1]。教師只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并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知識,才能夠更好的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因此,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教學學生基本的英語語法,句型,單詞等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深入的理解英語課文的內容,潛移默化的把德育知識滲透給他們,以促使他們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如,教師在教學“I have a big family”這一節課的知識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會讀、會聽family,aunt,brother,son等單詞,會用簡單的句子進行交際,而且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節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教導他們能夠尊老愛幼,學會感恩,團結同學等道德品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前為學生播放短視頻,創設德育學習的情境,視頻內容能夠體現中華兒女優秀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像視頻中的人物學習,把中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傳統美德傳承下去,無形之中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使立德樹人在本節課得到很好的落實。
德育教育包含多方面的知識,主要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教育等,所以教師要想對學生更好的滲透德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德育知識,而且要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向榜樣學習,從而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品行。因此,教師要開展英語教學時,要樹立學生的榜樣,通過榜樣感染學生。具體可以從以下進行開展:
首先,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分析每個學生的不同,發展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其次,教師在樹立學習榜樣時要挑選一些學習成績優異且品行好的學生,而且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愿意向他學習。最后,教師要從自身出發,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同時也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僅僅依靠課本中的德育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一些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的意義和價值[2]。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育教學的要求,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激發起學生英語學習的欲望,而且能夠有效的提升他們的多方面的素養。
例如,在母親節、母親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手工制作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制作,并讓學生用學習過的英語,寫出要對父母說的話,并在回家的時候讀給父母聽,解釋給父母所要表達的感情。又如,在感恩節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帶領學生去孤兒院做一些愛心奉獻活動,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有效的培養他們的愛心意識、感恩意識。
總之,立德樹人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落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落實立德樹人理念這一根本教學任務,挖掘課本中的德育知識,并且要樹立典范,利用榜樣來感染學生。同時,教師要善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通過德育活動,調動學生德育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