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緒
(江蘇省溧水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南京 211200)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我們的付出能有成效,也就是之前一直說的“德育的實效性”。但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對于德育實效往往只能無奈一笑,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學生身上投入的教育精力都打了水漂,學生要么徘徊不前,要么反復無常,有的甚至在教育后反而退步。教育是很復雜的工程,孩子成長的影響因素太多了,不是光靠教師一個人的力量就能改變的[1]。那么我們是否能在平常大量“無效”的教育基礎之上,抓住學生成長的關鍵點,促成他的飛躍呢?這是很考驗班主任的耐心和智慧的。這就需要我們等待最佳的教育機會,也就是教育契機。
羅丹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其實,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對學生開展教育的良機,就看你有沒有發(fā)現、抓住和利用好。捕捉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很重要,就像一位球星,他的過人之處就是總能在最合適的時間出現在最合適的地點,完成決定成敗的關鍵一擊。
我班一個學生小李,家庭條件優(yōu)渥,在家有保姆。凡事幾乎都有人代勞。據學生反映,他從來不做值日,每次輪到他,就會豪爽地通過支付勞務費的方式找同學替他打掃。有時寫作業(yè)也會用這種方式找人代勞。小李甚至跟同學說:“現在是市場經濟,我用經濟的頭腦來生活并沒有問題。況且以后,我要出國的!”了解了這些情況,我一開始不動聲色,我在等待一個機會跟他溝通交流。有一天,正好是下午社團活動時間,在學校操場遇見了小李。“小李,剛才你的三分投籃很厲害呀!再過不久就是區(qū)里排球比賽了,祝愿你們取得好成績!現在你們休息時間,老師還有一些話想跟你聊聊,我們邊走邊說。”我將談話的場景設置在操場上,避開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的辦公室,師生談話的起點氛圍就比較和諧。另外在談話的一開始就對他進行夸獎,發(fā)現優(yōu)點,掌握契機。蘇霍姆林斯基說:“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教育必須促進每個人各種智力的全面發(fā)展,讓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完善,應該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班主任眼里有學生,要能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并應用皮革馬里翁效應,給予學生期待,使學生更有信心向著我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接下來,我談了他最近的學習狀況不理想,剛剛結束的期中考試分數有點糟糕,我很擔心他。美國著名的教育哲學家、德育學家諾丁斯關懷理論認為:每個人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需要得到人們的理解、接納、尊重和認同,因此關懷他人和被他人關懷都是人的基本需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我想這樣的談話能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
最后我跟他說家里有條件能出國時好事,但在國外也是要學習的。老師的一個親戚在國外上學,回來講他的學習經歷、生活經歷,說國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生活能力要求更高,如果現在不打好基礎,在國外學習將無法適應。所以,你覺得你今后的作業(yè)、值日工作是不是該自己親歷親為呢?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動之以情,以榜樣的力量導之以法。一段時間后,學生小李慢慢地自己獨立勞動、獨立作業(yè)。
教育契機是一種難得的教育資源,它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從機會的偶然性上講,學生遭遇重大事件就是一個難得的教育契機,千載難逢,千萬不要讓它溜掉了!智慧的班主任總能抓住這樣的良機,也善于把壞事變成好事。比如學生打架了,而且比較嚴重,你的第一反應是:“機會來了!”而不是:“糟了,又出事了!”,因為事情已經發(fā)生,而學生犯錯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機,此時應該抓住機會,用學生親身經歷的事件來教育他,比空洞的說教有用得多,這樣,對他們的道德發(fā)展與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正面的促進作用,吸取教訓,防止重復犯錯。
善于抓住轉瞬即逝的教育契機,需要我們班主任具有一雙慧眼,一顆敏銳的心。因此,平時要注意全面了解學生,觀察和研究學生個體和群體的行為傾向,善于在各種現象和繁雜的信息中分析、梳理、提煉,抓住真正的教育契機,抓住那個能觸動他們心靈的“東西”去實施教育[2]。一旦有可供利用的教育材料,特別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教師就應當機立斷,搜集、篩選、整理這些材料和信息,及時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fā)與引導,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教育的過程是一個緩慢等待的過程,等待教育契機,等待學生成長,切勿對學生直接定性、一棒子打死。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時候都不能急于做最后的結論:這個孩子無可救藥了,他命該如此。”我想,大抵也就是提醒我們對教育要有耐心吧。除了耐心,我們對學生還需要有愛,唯有在愛的累積付出中收獲學生的信任、愛戴,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3]。
“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書育人是我們每一名教師需要牢記的使命。智慧的班主任,善于發(fā)現、創(chuàng)造教育契機,可以“四兩撥千斤”教育好學生,使他們有健康的思想、有遠大的理想、有正確的人生觀、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