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 重慶 402260)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珍貴的遺產和資源,應該大力度宣傳和傳承。我國也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從社會到學校,各個層面都非常的關注高職院校人文通識教育工作,學生更加遵紀守。高職院校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和實踐人文通識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之上,并從中總結經驗,促進高職人文通識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和進步。
眾所周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人文通識教育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職人文教育應該充分地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灌溉和滋潤學生的健康成長。第一,中華傳統文化對高職人文通識教育至關重要,有利于保證高校學子樹立核心價值觀。近些年來,黨中央和教育部不斷加強高校文化建設,并且在政策方針上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主要是為了通過中華傳統文化完善學校德育體系,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人文通識教育相結合,正是響應號召的具體措施,可以使其更好地把優勢發揮出來。第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人文通識教育,不僅是加強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關鍵措施,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換言之,打造素質校園、培育自尊自信的學生,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通人文通識教育,不僅能有效推進校園文明禮儀教育,而且能有效推進思想品德建設,增強學生的道德素質。學校通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活動,有利于高校人文通識教育的落實以及學生形成良好的禮儀規范,促進學生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1]
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地探索和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文通識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方法,為提升整體的教育水平和學習效率做出努力。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當中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需要關注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來進一步達到課堂教育的深化。第一,誦讀國學經典,弘揚感恩思想。將國學經典與感恩教育相結合是深化課堂教育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育中,教師增加國學誦讀的比重,豐富課堂學習的國學形式,使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懂得感恩,構建完整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國學教學中有許多經典案例值得高職院校人文通識課來學習。第二,利用傳統節慶,深入開展素質教育。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許多的傳統節慶,并且在每一個傳統節慶的背后,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都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因此,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傳統節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理解與傳統節慶相關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祖先、文化、發展等有更深的認識,提升學生學習的自豪感。第三,開展相對應的主題活動,實踐傳統文化。教師將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從道德、審美、體育等因素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來達到高職院校人文通識教育的目的,通過開展詩詞大會、故事新編等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傳統,品味傳統文化的優秀內涵。[2]
擴大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的范圍,積極創新教學形式,達到文化課堂的優化。引導學生多關注新聞、社區、學校等開展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相關信息,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多與學生互動。教師不要只顧自己陳述,而是將文化內容進行擴展,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提問與思考中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高職院校學生當中每個人對文化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對學習和接觸的傳統文化內容也會有著不同的思考。教師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進,讓學生對自己的理解進行表達,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印象,甚至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在原有釋義的基礎上添加新的內容、新的理解,達到文化創新的目的。另外,優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人文通識教育的途徑還需要有效增強教師整體的教學水平。高職院校應該重視人文通識教育教師隊伍的作用,提升其綜合能力,創新課堂形式。同時,教師也要積極思考優化文化課堂的路徑,通過創新教學形式的辦法來讓更多高職院校學生喜歡上傳統文化,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加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之上。高職院校可以將傳統文化教育打造成為自己的辦學特色,吸引越來越喜愛傳統文化的學生加入。[3]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人文通識教育當中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學校應該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文通識教育融入的重視,積極探索和實踐對應的途徑與方法,達到人文通識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優化,從重視傳統文化,深化課堂教育;創新教學形式,優化文化課堂兩方面來進行深入和提升。總之,高職院校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我國教育的特色,也是我國在國際文化平臺上競爭中的一大優勢,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