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瑩
(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淮安 223001)
在學前教育蓬勃發展的大趨勢下,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重視第二課堂的開展,并辦出特色,讓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相得益彰,從而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學校需要圍繞主題選擇合適的教材,制定出更為清晰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學校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他們舞蹈活動的時間,讓他們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進行舞蹈的創編、排練等,可以讓第二課堂發揮出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材的選擇對于提高學前教育學生舞蹈教學能力具有關鍵的作用。選擇對的教材一定要符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要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適合學前專業舞蹈教學的教材。各學校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學校和學生的教材,目前主要是摹訓民族民間舞蹈,選擇那些影響大、普及廣的經典舞蹈組合,作為學前專業學生發展以及應用的舞蹈教材,舞蹈教材中兒童舞蹈的選擇要重點考慮舞蹈在將來學生進行幼兒教學時的實用性。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將來能夠順利地開展幼兒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的能力。我們一定要以此為標準來制定教學目標,為社會輸送具有良好舞蹈知識和舞蹈教學能力的高素質幼師。同時,因為舞蹈教學最終是為幼兒教育服務的,學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便將來這些學生從事幼教工作時能夠更好地開展舞蹈教學。所以,教學目標的設定既要符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又要符合將來學生從事幼師教學時的實際需要。[1]
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第二課堂的舞蹈教學旨在為國家培養一批可以熟練運用所學舞蹈知識進行幼兒教育,開展高素質美育的人才,促使幼兒人才能夠符合實際需求。所以,學前專業學生在第二課堂的舞蹈學習中不僅要牢記基本的舞蹈知識與技能,還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理論最終都應付諸于實踐。學生在掌握相關的知識之后有利于其教學中的靈活應用,通過實踐教學不斷地對舞蹈知識進行創新。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將幼兒舞蹈的部分知識應用技巧告知學生,讓其通過不斷地練習直至熟練掌握。比如,舞蹈的設計方面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適當加入一些游戲的元素,強化學生舞蹈創編能力,讓學前專業學生能夠將相關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中。
為了突出第二課堂特色,提高其育人效果,教師在選擇適宜教材、明確學生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還應轉變其理念,使他們認識到第二課堂學習的重要性,加強自身舞蹈基本功的練習,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創編幼兒舞蹈,并通過拍照或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班級群或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相應的評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業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讓他們通過晚自習時間來進行舞蹈基礎、技能方面的訓練,為自己日后工作奠定基石。學生在晚自習時間通過教師上傳的舞蹈視頻或慕課來提高自己的舞蹈審美能力和舞感,為日后指導幼兒創編舞蹈做好鋪墊,讓幼兒們能夠聽兒歌自己創編舞蹈。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兩點著手:一是展示舞蹈動作的模仿、創新、舞蹈隊形的開場和結束為學生創編舞蹈奠定基石。二是舞蹈動作的重組和創新。所謂重組指的是對原有的動作進行變換和創新。舞蹈動作的變化方法眾多,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掌握,如動作順序、上下肢動作、部分動作、舞蹈節奏等。教師通過將一個舞蹈動作的拆分、重組等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2]
基于探索職業學校適合教育實施路徑背景下的特色第二課堂的開展具有顯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教師、學生兩個方面: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重視第二課堂的開展,并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實現“得法與課上得益于課下”的目標,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生通過自主練習,不僅豐富了課余生活,還提高了自身創編舞蹈的能力,為日后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第二特色課堂的開展為學生到幼兒園實習運用奠定了基石,展現了其成效。[3]
教師舞蹈素養和舞蹈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因此,學校對于提高舞蹈教學能力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在高師學前教育舞蹈教育教學教師的努力下,舞蹈教學必將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學校重視學前舞蹈專業的第二課堂,重視學生的舞蹈教學,既能夠深化廣大教師對舞蹈教學的認識,又能夠貢獻存儲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