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曄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 湖南長沙 410200)
在新課程不斷改革與發展的背景下,小學教學也做出了相應的改變及創新。小學生因為年齡小、身心發育不成熟,在課堂中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很大限制,很難激發學習興趣。久而久之,這會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非常低。教師如果將數字繪本應用到教學中,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促進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生通常會利用畫筆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通過模仿繪本繪畫,來理解和掌握繪畫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繪本集結了多種多樣的繪畫形式及技巧,學生可以從模仿做起,拓寬自己的繪畫視野,有效提高繪畫能力。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對美術中的色調進行全面了解。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運用顏色變化來體現周邊環境,還可以用來體現自己的心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更多繪畫方法,讓學生以繪本的形式和技巧作為參考進行美術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教師營造教學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提高學生繪畫質量的關鍵。信息技術有著直觀、高效、便利、形象等特點,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1]。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認知水平來創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究,體現出美術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心中的風景》時,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自己喜歡的特色風景、地域風景等,對不同風景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次,教師將學生喜歡的風景圖片以及視頻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播放,以視覺效果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和發揮想象力。教師利用微課視頻進行直觀展示、創建風景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繪畫的初步印象,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繪畫積極性。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與本節課有關的相關音頻,幫助學生在聲音中尋找繪畫的靈感。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建教學情境,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技術與繪本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這樣,教師便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美術的現狀進行繪本教學,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2]。與此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創建美術繪本教學情景,還能活躍課堂氛圍,豐富課堂內容,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秋天》時,因為學生沒有太多的生活經歷,觀察力和審美能力欠缺,對秋天的認識較淺。所以,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知識點為學生制作動畫情景:忙碌的秋收,累累的碩果,飄落的樹葉,人們漫步在秋林、秋菊叢中等。當這些動畫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就會豁然開朗,融入到秋天的美好意境中。教師如果再加上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學生達到最佳狀態,展開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浮現很多秋天的美景以及生活中的趣事。教師利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繪畫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標準不斷改革與發展的背景下,教師將數字繪本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重要方法。數字繪本不僅是美術知識、美術方法的載體,更重要的是可以創建出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為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美術思想提供了便利條件,為學生學習具體的繪畫方法和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