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燕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橋初級中學 江蘇常州 213032)
前言:在學生初中生活的學習中,英語對學生而言是一門比較難的科目,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單詞積累和語言練習[1]。閱讀這一項更是一個需要技巧的題目,往往學生容易在英語閱讀中出現問題。教師應當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跳脫出來,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由帶有技巧性地教學取代灌輸式的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抵觸情緒,讓學生更好地在英語閱讀中提高英語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單詞,多次的查詞典或者是硬著頭皮去讀往往會打擊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來緩解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遇到的阻力[2]。比如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大致粗略的閱讀,抓住文章行文的主要脈絡和時間節點等重要信息。通過大致粗略的閱讀來了解文章的大意,從而對整篇文章有大致的了解,幫助學生進行后續的學習。學生通過大致的了解理清文章的脈絡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重要詞匯來組建文章框架,幫組學生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比如,我們在學習初中英語譯林版9 B Unit2 GREAT PEOPLE其中的一篇課文NEIL ARMSTRONG時,就會在課堂一開始充分運用大致瀏覽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有非常清晰的時間脈絡,我在講課過程中給學生十五分鐘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找出文章中的時間標志,讓學生在全文進行粗略的閱讀,對文章有一個大致的把握。之后我對學生進行提問,詢問學生文章中所涉及到地時間節點。然后讓學生講解文章的大致內容,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文章有大體的把握,通過學生講解提升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進行粗略的閱讀,對于部分的重點內容,更要進行精讀細讀,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學生在精讀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和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在精讀的過程中也能夠拓展學生的英語詞匯量,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學習文章中的表達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比如,我們在學習初中七年級英語譯林版U N I T 2 LET’S PLAY SPORT時。 在這一單元中有一篇文章是“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在帶領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時,我讓學生進行精細的閱讀,要求學生勾畫出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年齡、喜歡的運動項目、居住地等等,我給學生準備了相應的題目,讓學生來檢驗自己的閱讀成果[3]。通過詳細的閱讀,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精確的把握,在填寫練習題的過程中也減少了不少的阻力。在學生閱讀結束之后,我讓學生進行自我表述。根據自己了解到的文章細節,用英語表達相關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英語對于學生而言是一門相對較難的科目,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詞匯積累。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英語與漢語進行對比閱讀,通過這樣的形式,首先減輕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阻力[4]。同時,也讓學生能夠看到東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在對比學習的過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文化意識,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了解更多的內容。
比如,我們在學習初中七年級英語譯林版FOOD AND LIFESTYLE時,這一單元的學習相對來說比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閱讀這一單元中的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 時,我讓學生在閱讀本篇文章的過程中,首先精讀文章內容,找出文章中所涉及到地西方的特色食物,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和文章進行對比,在黑板中進行對比展示,學生在表述中國食物的過程中盡量使用英文,以此來幫助學生鞏固英語基礎,對于學生不會用英語表達的中國食物,由我進行補充,以此來拓展學生的英語詞匯量。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學生發現東西方飲食之間存在的差異,通過對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興趣。
總而言之,英語對于學生而言是一門比較難的科目,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英語閱讀的學習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較為寬松的課堂氛圍,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讓學生通過閱讀技巧來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的魅力,鍛煉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技巧以及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