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琴
(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城南小學 甘肅平涼 744400)
群文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對多篇互相關聯的文章進行閱讀,教師應積極展開對群文閱讀的教學,摒棄傳統的閱讀教學理念,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構建,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目前,小學群文閱讀的教學還存在許多的教學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閱讀資源不飽和,還沒有挖掘一套成熟的閱讀資源;教師對素材的選擇沒有把握,還會出現誤讀文章的現象,導致群文閱讀無法實現。在小學群文閱讀的課堂上,設計引入問題是關鍵,教師如果不能合理的引導問題,學生就會看不懂文章結構,難以理解其中的內涵,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大大降低了群文閱讀的效率。[1]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群文閱讀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多閱讀,多積累,但當前的學習狀況是,很多教師只把教學素材作為重點,單單依靠素材,閱讀量也遠遠達不到要求。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在面對大量的信息時,學會進行提取關鍵信息,將信息做整理,并且消化其中的內涵,實現與閱讀文本的交流,不斷汲取閱讀經驗,在群文閱讀中學會閱讀。[2]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使很多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倦,大部分的教師以講解為主,學生在通讀全文后,教師就開始講解內容,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缺乏主體意識,慢慢地學生就失去了閱讀的積極性。教師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手段,讓學生在一堂課中完成對五篇左右文章的閱讀,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同時,教師也縮短了講解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改革,我們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創新,教育事業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放在主導位置,激勵學生創造性學習。教師在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時,應該掌握好教學目標的方向和標準,在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將群文閱讀運用到教學課堂上,掌握閱讀方向和標準,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擬定一個標題,再尋找與之相關話題的文章,讓學生實現自主閱讀,在交流與探究過程中實現對閱讀內容的了解,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加以分析,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糾正學生錯位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升學生對語文閱讀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水平都能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六年級《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時,應該明確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回憶的美好,學會珍惜現在的生活,養成良好的品質。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找尋與之相關聯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如《難忘的小學生活》《回憶往事》《匆匆》等,引導學生要懂得回憶的美好,要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的核心,教師如果沒有選取正確的議題,就會讓學生對閱讀的目的不清晰,沒有閱讀的方向,學生在閱讀時,會出現注意力分散、走神、沒有學習狀態的現象。因此,選擇合適的議題十分重要。
小學中高年級的教師在準備課前教學素材時,要選擇一些爭議性強的議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他們學習的議題。因為小學生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不夠通透,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不夠全面。所以選擇素材的時候難度系數要適中。選擇難度系數大的議題會讓學生知難而退,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議題。議題的類型分為兩大類,一是全面型;二是提高型。全面型是指教師在日常課堂中,根據學生的表現為依據,而創建的議題。提高型是教師為了讓學生對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領域得以加強,而創建的議題。這兩種方法都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制定相應的方案。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來》閱讀教學中,就選定“未來”為議題,為學生推薦群文閱讀教材。
總之,小學群文閱讀的教學還存在許多的教學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探究,挖掘出適合當前學生學習的群文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水平,提升學生綜合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群文閱讀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