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嫻
(浙江省永康市職業技術學校 浙江永康 321300)
在中職教學中,教學更關注學生的運用與實踐,語文教學也應關注學生運用語文知識開展交際的能力,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同時,考慮到當今社會對于合作的重視,教師不妨在進行語文教學時 積極采用合作學習模式來開展教學,根據學生的特點分組,并創設語文合作學習情境,同時以社會熱點話題為論題來帶動學生自由表達。
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是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與思維特點進行分組。在中職學生中,其思維方式已經逐漸成型,對問題的探討也有了固定方向。有些學生對事件所體現出的科學思想與理論更感興趣,有些學生則更關注事件發生的社會環境,這體現了兩類學生理科與文科思考特點的差異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在探討問題時總是具有一種韌性,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 ”的精神,更有學生在學習中總是不求甚解,不愿鉆研。這兩類學生又體現了其對待新鮮事物的兩種態度。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希望通過合作學習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層思考,為了達到這一教學效果,利用合作學習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成為教師開展教學的關鍵。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進行分組時應結合自己對所在班級學生的了解,在分配小組時能夠做到多樣化,以理科思維與文科思維的結合來激發與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勤于思考的學生帶動看待問題浮于表面的學生,學生進步的過程中就是在各自抒發見解的過程中相互學習所達成的。教師應明確每個小組的成員人數控制在6-8人,并且選擇組織與領導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同時組長應采用輪流制,使每位學生在擔任不同的角色時都能夠有參與感。為了加強合作學習模式的效率,教師應鼓勵學生為自己的小組起名、設立小組口號等,使得學生對自己的小組有一定的認同感,使得學生在小組學習時能夠互幫互助,形成良性互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小組活動,讓學生學會在互動中享受語文學習過程中,對語文學習感興趣。
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意識到中職學生的思想與心智 已經較為成熟,且具備一定的青春期叛逆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采用較為開明的教學手段,逐漸讓學生學會如何掌握學習主動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應有意識的在教學中創設語文學習與互動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氛圍,進而帶領學生積極參與語文互動課堂[1]。教師在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時應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發現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總是逃避發言,不愿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也使得合作學習難以有效開展。針對這類情況,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在合作學習中明確分工,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許多學生總是找不準文章立意,或是缺乏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探討文章的主體或內容,讓學生在自由討論中獲得寫作靈感,同時彌補自己在寫作中的不足。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各抒己見,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教師應鼓勵那些擅長規劃文章框架結構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充當帶領小組成員學習塑造文章脈絡的作用。而擅長搜集資料、喜愛閱讀的學生則負責在討論中為小組成員提供更多支持觀點的素材,使得文章內容更加 豐富立體。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自由表達出來。
在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的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加入一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練習的事物,讓學生在參與討論時能夠獲得一些真實的感悟,同時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了解[2]。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發現若將合作學習的內容局限在課堂教學、課本內容中,難免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疲憊感,使得學生對合作學習喪失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妨在教學中加入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如一些社會問題、法律案件等,讓學生在關注社會熱點話題的過程中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對事件的了解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緊跟社會發展,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中職語文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在掌握了基礎語文知識后,能夠利用語文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教師不妨在教學中關注社會熱點,利用合作學習的契機引導學生搜集相關信息,并學習整合信息,進而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語文水平,更能夠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教師也能通過語文教學來開拓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以語文學習為窗口了解社會熱點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步入社會做好思想上的準備。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是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與思維特點后所采取的重要舉措,教師應以語文知識為基礎,以社會熱點問題為導向,帶動學生合作與溝通,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語文素養與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