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燕 莊永臻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 山東濰坊 261000)
課程思政是以課程為載體,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1]:“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我院積極開展思政教育進專業課堂,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取得了積極效果。本文探討婦產科護理教學與思政教育的銜接途徑,以期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醫學人才培養離不開思政教育的內化,而單純的思政課已不能滿足當前的德育要求[2],婦產科護理學是高職護生的一門專業課,有其特殊性,在專業內容中涉及生命教育、性教育等重要的思政教育內容,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讓同學們珍惜生命,不輕言放棄生命的意義;以專業知識為載體,引導護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形成良性互動,避免造成身心傷害,促進健康成長。從前期調查發現,護生們普遍認可思政教育融入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對思政教育內容的專業課堂融入充滿興趣,這也符合高職生的特點,興趣廣泛,但同時其價值判斷容易受外部影響[3],因此在專業課堂的各個環節融入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而達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雙重目標,不僅必要而且還具有積極意義。
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只有教師對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有強烈的思想認同,才能轉化為動力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強化思政認同,提高育人能力,以良好的職業素養去影響、感染學生,做到自覺、有效育人。
以往教師專業課教學融入思政素材少且缺乏具體組織,因此課程思政實施需重新編寫教學設計,修訂教學大綱及質量評價標準,在專業課講授中找到思政契合點,應用于教學活動各環節。
1.與生命教育相融合
“妊娠生理”中通過微課及動畫生動講解生命誕生的過程,讓學生感受生命來之不易,進而珍惜和愛護生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講“人工流產”時,通過臨床真實案例講解其危害性,讓學生敬畏生命,不輕言放棄生命的意義。
2.與性教育相融合
高職護生正值青春期,因此在講女性生殖生理時,告訴同學們在激素作用下,易萌發性沖動和欲望,出現性夢、性幻想等[4],對異性有好感和愛慕都是正常生理現象,切忌因一時沖動,釀成苦果,造成身心傷害。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男女關系,形成良性交往。在講性傳播疾病時,告知同學們性病防治知識,對性行為有正確的認識,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做到自尊自愛。
3.與職業素養相融合
結合婦產科名人故事,講述林巧稚事跡,讓學生們感受醫學家的醫德、醫風、一生為婦產事業的奉獻精神。在講“產后抑郁癥”時,結合社會熱點,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學會心理調適,培養健全人格。在講“妊娠期用藥禁忌”時,通過圖片展示藥物導致的各類畸形兒,以此預警學生,培養學生嚴謹的護理職業態度。
1.課上
對于學生上課遲到現象,融入規則性教育;課上結合臨床案例,展開護理討論,融入護理思維模式及團隊合作觀念,總結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給予態度及誠信觀教育等。
2.課外
通過學院優慕課平臺推送融入思政素材的章節學習資料,完成課前預習;課后利用每周的見習機會,要求學生了解病人情況,及時發現護理問題,形成完整見習報告,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隨機應變處理問題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課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婦產科護理學”為例,探討專業思政教育的實施路徑,以期培養德才兼備,適應社會需求的臨床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