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奇 馬 旭
(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云南昆明 651700)
高職學校土建類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能夠促進學校、企業、行業共同參與到試點專業學徒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來。學校專業所教授的內容與建筑行業所實施的行業標準密切對接,學徒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取的職業資格證書正是將來所從事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能力。
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歷來重視校企合作,2015 年以來學校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現代學徒制模式,不斷提升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多年的實踐,學校逐步形成了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多種模式相互補充、多層次、全方位的學校和企業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首先,學徒在企業中在真實的崗位上能夠獲得充分的實踐機會;其次,企業和學校能夠充分共享資源,以達到學生、家長、學校、企業、社會的“五贏”局面。最大可能地實現學校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的“零距離”,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又能真正落實高職學生專業對口就業和高效就業,還能促進學校“雙導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近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在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土筑類專業校企合作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同類高職院校的實踐經驗,當前總結出“現代學徒制”有以下7 種培養模式。
(1)專業校企合作。學校聯合昆明建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按照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則組建“建英建筑現代學徒制資料員班”,建筑工程技術教研室成立“現代學徒制大師工作室”,引入實際項目進行師帶徒、老帶新人才培養。實行工學交替、在崗成才模式,實行三天在企業、兩天在學校的“3+2”培養模式。2016 年6 月,學校與昆明布拉納整體家居設計院成立“布拉納現代學徒制班”“項目化教學班”,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開始全新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依托專業、改革課程、拓展實訓和提升管理運行機制的改革,促使學徒在真實的環境中成長成才,提高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2)企業學習的校企合作模式。企業學習是為學生搭建就業前的專業實踐平臺,學生通過到企業參與場景學習、過程學習、項目學習,了解企業的運行情況,體驗企業的實際工作,為今后的就業創業奠定堅實基礎,為增加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技能提供幫助,合作的企業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從中選拔出更多的可用和可造人才。同時,有效地縮小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促使學生更快地勝任工作崗位。
(3)企業課程的校企合作模式。按照有關要求對工科類專業實踐類課程不能低于學分總數的30%,課程設計、綜合實習、短期實訓等教學環節每個學期都有,之前這些環節都是由任課教師負責,教學內容相對空洞、純粹和滯后,現在通常邀請相關企業的工程師和技術骨干,與任課教師共同商討教學內容,企業的工程師有項目實戰經驗,又依托企業的實際項目進行針對性和實戰性教學。普遍反映學生對項目化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學效果較好。
(4)共建專業實訓室的校企合作模式。 學校與合作企業開展雙基地實踐教學活動。與昆明建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深入合作,企業為學徒在工廠提供實踐工作崗位,為學徒提供設備,建立校內企業實踐工作室。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和相關資源,業余時間在創新實驗室進行專業技術訓練,積極參加相關的大學生專業競賽活動,從事實驗實訓和創新性學習等活動。
(5)學校企業雙導師。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在企業擔任企業師傅,到校參與校內課程講授。學校的專職教師普遍學歷層次較高,大多數老師都是學校到學校的角色轉變而已。由于很多專職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的變化使得缺乏真實企業的工作經驗。企業師傅恰恰彌補了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缺乏的弱點。利用在實踐中的經驗,教授學徒具體的項目工作技能。通過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企業師傅的合作,共同打造企業—學校教師團隊,從而打造出專兼結合的“雙導師型”教師隊伍。
(6)聘請校外創業導師。學校自主培養專職教師,通過每年不少于兩個月的企業實踐經驗不斷提高專職教師的實踐工作能力。除此之外,學校重點聘請企業導師到校擔任創業導師。近年來學院共聘請校外創業導師15 名。與此同時我院學生踴躍參加相關專業技能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15 項,其中超過10人次獲國家級獎勵。
(7)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學校不斷與企業召開人才培養工作專題研討會,先后采納企業提出的修改意見建議30 余條,對各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加強課程設計和課程實訓環節,將企業真實的項目實戰引入實踐教學體系。完善了各個專業的課程教學大綱和實驗教學大綱,使人才培養方案更加符合產業要求,更加貼近用人單位的實際。
目前現代學徒制的專業共建合作辦學從人才培養規模、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都在不斷深化,仍需進一步貫徹落實。比如校企之間的定期溝通與交流,學生實習實訓情況的反饋機制,“雙導師型”教師培養力度需進一步加強等。通過對現代學徒制合作培養人才機制的探討,構建職業教育的新體系,探索工匠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能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社會培養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