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遠鵬
(阿克蘇技師學院 新疆阿克蘇 8430000)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推進,工廠企業對工人的技術要求愈發提高,正在從密集型向著技術型轉變,為適應現如今時代背景企業對于工人的高技術要求,有關的專業課程非常有必要去進行一定的改變,讓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未來企業的生產相掛鉤,讓他們兩者之間更加貼近,讓學生更容易地過渡到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工人,實現畢業即就業。而當前中職機電類的課程教育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們對于目前一些實際上的教育理解得并不深刻,并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學習的進程慢,與此同時,很多中職機電類學校并沒有很多具有經驗的教師,大部分都是理論性極強的教師,學校教學模式也封閉,導致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去進行相關課程的實踐,學校與企業之間也沒有進行很好的深入合作,不能很有效地讓學校和企業進行聯合教育,對于這些問題,對于企業實際上需要的機電專業的學生,學校應該進行一系列的變化和改革,應該努力去強化機電類專業的課程教學,本文接下來就將圍繞機電類課程的教育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以下改進策略:
中職機電類的學生作圖能力的相關培訓是機電類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也是首要的教學任務,在目前企業生產需要的基礎上,中職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學生們的制圖能力。首先,在日常的理論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對工程教學中力學和制圖這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加強教學,目的是加強中職機電類學生的自身工程能力,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其次,在學生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的同時,教師應該多多去組織學生們進行實踐性教學,讓學生通過自身去進行操作,通過這種自身操作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自身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進行更一步的提升,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也達到了對未來一些操作方面的了解。最后,教師應該經常組織學生去進行一些討論,讓學生自主思考自身的問題以及遇到的困難,和老師一起去研究解決,讓學生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可以大膽地進行創新,通過這些方面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具有制圖能力以及可以培養一些對未來畢業的一些準備和未來生活的能力。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教學知識結束后,接下來就要重點培育學生從基礎知識中走出來,走向實踐方面將學生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未來的工作當中。在第二階段主要安排學生進行一些關于未來工作的實訓,以及培訓學生相應的工程技能,逐漸側重于學生的應用能力,將自身學到的知識運動到相應的實踐當中去,而不是一味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這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不只是學校的理論知識,也應該教授學生在面向企業實際生產相關聯的知識,實踐教學,應該讓教師帶著學生在實驗室進行操作,讓學生加強自身對于機電類的操作動手能力,也通過師生間的實踐一起學習,加強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使學生自身具備獨立設計一些簡單的機電產品的動手能力。
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帶著學生進行相關工程項目的實際訓練。為了更進一步強化機電類專業的學生實踐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階段,教師們可以將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結合,提高教學的強度以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強度,教師應該在有限的實訓時間內,提高實訓帶給學生的收益,有效地利用這一段實訓時間,帶給學生們最大的利益,在實訓過程中很好地去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根據企業實際需要的生產項目去開展教學,激發學生自主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去發散;不要在一個地方停滯不前,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技術水平和自身思維方式的進步。
通過與企業之間的高強度合作,在企業實際的項目基礎上去與學生們在學校實驗做出的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參與企業項目生產的各個環節,比如:企業項目所需要的策劃方案、做工程所需要的思維能力,在這期間不斷地加強學生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以及進行工程時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進步壯大自身的實際能力,學校也要許諾給企業中優秀的有經驗的工程師來學校給學生進行經驗分享,進一的幫助學生整理理論知識以及生產實踐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們自在企業中的動手實際能力。
綜上所述,面向企業所需要的中職機電類的教育課程是需要進行改變改革的,這些更多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是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極大程度的變化,同時也是中職機電類學生進步所必須作出的改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注意讓學生多去實踐,運用自身學到的知識去更好地動手實踐,將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