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芳
(蘇州市張家港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613)
學生失范行為是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社會道德和校規校紀。職業中學的學生失范行為破壞了校園正常的秩序,有以下幾類。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也是祖國未來的重要人才支柱。為此學生需要擁有較高的道德素質。但是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因為自身的心里問題或能力不足,難以與其他同學友好相處,甚至與老師或同學發生言語沖突和行為沖突,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校園秩序和道德。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應該擁有一個安定和諧的教育環境。正常情況下,學生應該遵紀守法,提高自身的紀律覺悟和主動性,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從而促進日后的發展。但是在當代學生的發展過程中,部分學生缺乏遵紀守法的意識,對于校規校紀不重視,如考試作弊、打架斗毆等情況,如果長期發展下去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隨著現代經濟水平的提高,學生會出現盲目攀比的行為。尤其是對于部分家庭情況并不樂觀的學生來講,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會忽略自身的家庭情況,進行過度消費,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水平,走上網貸的道路,無論是對于學生自身的長期發展還是家庭來講都是極大的負擔。這回養成學生不勞而獲的負面思想。在畢業之后不想工作,依賴家庭的資助,在沒錢的情況下,會生出歪念頭,逐漸的走向犯罪的道路。
中職學生的主要目的是接受教育,努力學習,汲取專業知識為自身的長期生涯發展道路做鋪墊。但是部分中職學生缺乏上進心,長期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態下。加之周圍環境的影響,價值觀和世界觀發生了轉變,基礎知識不足,同時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甚至因為多次曠課被留級和延期畢業。
中職學生發生失范行為的原因之一便是存在一定的負面心理原因。例如存在自卑、自負、攀比等心理,這種負面的心理現象會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加上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種心理敏感的特殊時期,容許波動起伏較大,可能因為一些小事情便會產生失范的行為。加上中職學生缺乏良好的自控和自律能力,一旦這種失范行為觸發,那么便容易失控,從而違反相關的校規校紀,甚至法律法規。
一些中職學生的家庭存在著問題,或是生活再單親家庭、或是父母家庭關系不和,或是父母對于孩子的關心較少,又或者家庭情況較差,這些家庭原因都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著中職學生的性格成長。在青春期這種叛逆心理容易觸發的時期,學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難以養成成熟、責任心、吃苦耐勞和自主自立等優秀的性格,對學生的失范行為起到了一定的輔助效果。
中職院校重在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教育,并且教師和學校的重心也在學習這方面,這就導致在德育教育上存在著一定的欠缺。相應的學生在這個性格成長的特殊時期,無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缺乏良好的道德素質,對于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教育容易忽視,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缺乏相應的指導,難以分辨自身行為的正確與否。同時學校對學生自控能力、自律能力以及后果承擔能力的教育不足,學生無法考慮到失范行為的后果,這些都會助長學生失范行為的誕生。
學生處于性格成長的階段,為此學校應該利用科學有效的措施來開展相應的素質教育,例如演講、專家講座等形式,堅持引導重于懲罰的理念,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失范行為的后果與嚴重性,并為學生樹立公平公正的自我評價標準,從而樹立正確的觀念與理念。當然這種教育并不能夠通過幾場演講或者講座就能夠解決,還需要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利用本專業的知識進行素質教育,在不斷地灌輸下,學生自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單靠學校一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在家庭教育上,父母除了經濟條件外,還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發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二者有著特殊的情感寄托,為此父母應該經常教導孩子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同時父母還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這種需求包括心理和勝利,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改正不良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此社會要為中職學生提供大量的素質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了解到失范行為的后果與危害,從思想層面提高自身的主動性。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到父母和教師的不容易,可以與他人進行換位思考,明白自身的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進而提高自身的素質發展。
中職學生正處于性格、觀念與理念發展的特殊時期,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注意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生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指出并告知正確的做法,在不斷地鼓勵與批評交錯中,學生才能夠更快更好的發展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