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麗
摘 要:目前,中國的老齡化呈快速發展趨勢,而人口老齡化是全世界都要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如何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養老問題值得認真思考。對比城市的養老問題,農村地區的情況更加嚴峻。鑒于此,借鑒國外農村養老模式,就如何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國家政策方面如何協調,金融體系如何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進行研究。
關鍵詞:老齡化;農村養老;金融體系;支持
一、我國農村養老現狀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比重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們必須要認真應對,并且必須要妥善解決好的問題,老齡化問題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無論從自然資源還是人力資源角度而言,都具有不均衡性,沿海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經濟發展相對迅速,而內陸地區的發展相對緩慢,因此經濟發展的影響直接影響了老年人養老問題的保障。然而,讓我們更為關注的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呈現出了更多的不均衡性,城市發展遠遠快于農村,同時大量的農村青年進城務工,導致農村大量留守兒童以及空巢老人的出現,進而導致農村的老年人養老面臨更大的困難。
以我國目前的養老模式而言,目前存在的養老模式主要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
1.家庭養老。從家庭養老模式看,由于農村的青壯勞動力大部分離開家鄉,到城市務工,盡管年輕人進城務工可以得到更多的經濟收入,但是這并不足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以及精神上的撫慰,所以留在家庭中的老年人根本就得不到來自子女的照顧以及陪伴,即使生病了也很難得到子女的照顧,屢見不鮮的有老年人獨自去醫院就診,或者老年夫婦相互扶持就醫,更嚴重的是留守兒童問題的進入,使得原本無人照顧的老人更要肩負起年幼子孫的生活起居,更是加重了老年人的生活負擔。
2.社區養老。社區養老的模式在照顧老人的方式上更加的靈活,社區養老模式建立的初衷主要是幫助生活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醫療服務。從目前的農村社區養老試點來看,農村社區養老比較符合我國農村養老的現狀,更加接近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完全可以進一步開發,深入探索,尋找更加優化服務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方法。但是因為這種模式尚處于運行初期,還存在一些問題,沒有足夠的經驗支持和資金支持,要想進一步發展還存在障礙。
3.機構養老。養老機構,即將老人集中在專業養老機構中,為老人提供飲食起居、生活護理、 健康管理、清潔衛生和文化娛樂等多種專業化養老服務。在我國城市地區都建有一定數量老年人養老院這種性質的養老機構。養老機構是一種比較專業的機構,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具有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專業知識的人員,因此費用相對較高,沒有國家政策的扶持,一般的農村家庭也難以支付養老費用。
二、我國農村養老面臨的金融困境
1.建設緩慢的養老機制。目前在我國農村被廣泛應用的是“新農保”制度,新農合制度是我國農村多元化養老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村老人的養老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養老金額偏低,使得養老金不足以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然而,即使是繳費較低的養老金制度,其在我國農村的關注度、參與率以及保障水平也存在很多問題。這與一些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村居民認識不到制度的優越性,不愿意參與、不愿意繳納養老保險有直接關系,同時也說明了地方政府對與養老保險等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在養老保險的政策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除了養老保險制度,各保險公司開發的保險產品中,專門針對農村養老的產品也需要進一步地創新。
2.養老理財產品有待開發。根據我國相關政策的規定養老基金目前主要集中在儲蓄銀行和購買國債方面,這就使得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率比較低,甚至有時會出現養老保險的虧損現象。由于目前養老保險的征收體制以及管理制度和層次自身的原因,養老保險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使得養老保險有時甚至出現糊涂賬,這也影響了農村參保人員對于養老保險制度的信任,影響了廣大農村人口對于參保的積極性。養老基金類產品也在逐漸開發,在管理上也相對嚴格和完善,有專業的基金管理人來進行投資,能夠保證養老金的增值性,但是這些基金的目標客戶主要是城鎮居民,對于農村范圍,基金市場還處于空白,農村居民尤其是老人對于此類的產品聞所未聞,更別提接觸了,自然也就無法建立信任,老人沒有購買類似基金的觀念,在農村對于基金的宣傳也非常少,所以購買養老基金的人數比例自然很低。
3.信托業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目前,在農村范圍內還沒有形成適合于養老的信托模式。近幾年來,基于農村土地流轉、土地信托的研究逐漸得到重視,通過一些試點的經營也得到了一些好的經驗。但是,由于時間不長,并且范圍有限,因此還不能夠大規模推廣。在農村地區,農民賴以生存的資源主要就是土地資源,但由于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到城市務工,導致有些農村的土地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有的耕地甚至出現了撂荒的現象,土地作為留守農民的主要的生存資源,如果得到有效利用,將會給農村老年人增加收入,增加養老的本錢。因此,讓土地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增加土地的收益是很好的辦法。土地信托增加了農民增收的性能,但是由于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土地信托存在比較大的風險,目前土地信托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
三、國外農村養老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1.美國的養老模式。美國的養老模式是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主要的養老模式包括了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美國保險行業發展比較久遠,因此也比較發達,保險產品非常豐富,有針對于不同目標人群的各種保險產品。美國人對于保險的認知度和接受程度比較高,美國居民大多數都擁有養老相關保險,這種保險是美國居民最基本的養老保障。而美國是金融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大量的養老金流入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發展為養老產業的發展增強了后勁,提供了有力保障,投入在金融市場的養老金,通過其穩定的高收益,增強了養老保障的經濟基礎,可以說是所謂的金融養老模式。因此,在美國無論是法律法制全面保障方面,還是養老的模式多元化方面,都為美國的老年人養老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保障。
2.德國的養老模式。德國的養老制度也經過了數百年的演變,比較完善。在法律層面上,德國所有的養老制度都有一個的法律文件作為支撐,內容上也比較明確,老百姓的認知度比較高。目前,養老制度主要由養老保險、護理保險和醫療保險三部分構成。德國的養老保險體系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比較公正公平,原則上就業人員必須參保,并且由于具有法律保障,因此可信度也很高。
專門針對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德國也擁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體系。總的特點是農村居民自己負擔和國家的高額補貼共同扶持養老體系的良好發展。國家從不同的角度給予支持。包括額外獎勵模式,農民提前放棄土地生產的前提下,政府會給予一定金額的養老金;收入支付模式,政府根據農民家庭的收入來確定退休農民的養老金額度。
四、我國農村養老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
1.政府部門在政策上提供更多支持。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老齡化問題給廣大農村地區帶來的問題,并要妥善解決。積極做好規劃,積極應對。要加大政府的制度和經濟保障,加大對于農村養老的經濟扶持。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逐步推進城鎮居民推進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并軌,結束養老保險“雙軌制”。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增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宣傳力度,達到農村居民無一漏保,制定完善的養老體系,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為農村養老政策的實施保駕護航。
2.制定精準的農村養老扶持政策。將農村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及子女照料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按照不同狀態進行分類,針對每種類型給予精準的養老政策。比如針對低保戶、五保戶的政策,要能夠切實有效地解決群眾的困難。推進社區養老的模式在農村地區的開展,結合農村村鎮當地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模式,同時,將周邊的醫療機構也納入進來,與社區之間構成合作模式,形成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醫療服務一體化的社區養老模式。
3.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基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作用,可以嘗試建立社會誠信系統,將贍養父母的行為納入個人評價體系中。同時,對于家庭養老為主的老年人家庭,給予一定的養老補貼和各種節日性補貼。目前,我國針對老年人的補貼政策有,7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會給予貨幣型補貼,有些地區老年人憑老年卡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也可以在農村開發一些針對農村老年人的補貼政策。
4.提高金融體系的參與度。充分利用活躍的金融市場,發揮養老金的增值能力,開放金融市場,讓養老金能夠參與更多的金融產品。加強金融支持與養老服務業的跨界融合,鼓勵金融機構與養老信息和智慧服務平臺的合作,創新金融產品,開發專門針對農村老年人的理財產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資源,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務,充分發揮現有政策的作用,發展土地信托業,同時增加在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村老年人的參與度。讓金融資源與農村物流有機結合,協助農村物流將最后一公里落到實處,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便捷度,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媛媛.中國當代農村老年人養老現狀與需求分析[J].人民論壇,2014,(7).
[2]? 黨俊武.應對人口老齡化頂層設計芻議[J].老齡科學研究,2017,(1).
[3]? 向甜.我國人口老齡化對養老產業發展的影響[J].勞動保障世界,2012,(6):18-20.
[4]? 李東衛.老年人金融服務問題探析[J].青海金融,2012,(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