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紅
摘 要:陜北民歌有著悠久的歷史淵遠流長,有著非常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是陜北文化的瑰寶,所以我們應當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陜北民歌。下文當中對陜北民歌的特點于藝術價值進行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陜北民歌;特點;藝術價值
陜北民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演唱技巧,藝術風格非常的獨特,通過對陜北民歌的特點與藝術價值的分析,能夠促使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陜北地區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對陜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陜北民歌藝術概述
陜北民歌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藝術成就很高,陜北民歌的產生和當地文化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受當地地域與人文環境的影響比較深刻,2008年陜北民歌入選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并歷經幾代人的不斷傳承和發展,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形成獨特的民歌特點于藝術價值。下文中利用幾部陜北民歌作品,來挖掘陜北民歌的美感及其藝術價值,希望能激發人們對陜北民歌的熱愛。
二、傳統陜北民歌的演唱藝術
(一)《走西口》
《走西口》是陜北民歌當中的小調,一開始演唱過程當中主要通過二人臺的形式來進行演唱,后在20世紀80年代經改編之后成為目前的藝術形式,這首歌曲具有明顯的時代色彩,體現著陜北地區的民俗本色,演唱過程當中運用當地純正的方言,而且主要根據當地的語言風格進行表演,另外在演唱過程當中還有很多襯詞襯腔的演唱技巧。
(二)《繡荷包》
《繡荷包》這首歌反映的是年輕情侶愛情故事,陜北民歌非常的甜美,這主要是其中存在很多兒化音的使用,如十五的月兒等,運用這種俏皮活潑的方式處理歌詞,而且陜北民歌當中,語氣詞的應用比較多,體現著當地民眾的真實生活狀況,曲調上運用四度為主,四五度反復出現,這是陜北民歌具有的重要特點。唱詞又有上下兩個部分之分,歌曲有著優美的旋律,展現著陜北地區人們爽浪的性格特征。
三、陜北新民歌的演唱藝術
(一)新民歌《看秧歌》
《看秧歌》這首歌曲主要描述的是一對姐妹參加央格活動的故事,在遭遇降雨天氣條件下,仍然的前往,結果雨過天晴。這首歌曲歡快動人。主要采用羽調式,骨干音主要為la、mi,樂句當中反復地跳進四五度音程,由于運用的和聲效果,使歌曲地方特色充分的體現出來,具有更為分明的層次和立體感。反復出現的民歌樂句,但是每一句卻有著不同的情感效果。這首歌曲主要為秧歌類型,呈現的速度為中等速度,極易伴隨音樂進行起舞,于當地人的風俗習慣非常相符,而且和傳統民歌相同,非常重視運用地方方言以及情感表達,如在“就”“路”等字方面的發音,表演過程當中對情緒進行調整,將歌曲當中年輕姑娘的心態充分的體現出來,并表現出陜北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二)新民歌《蘭花花》
《蘭花花》這首民歌激情高亢,屬于信天游,這首前科屬于反封建的題材,主要運用五聲羽調,除之前運用的情感,方言等問題之外,歌曲當中對音調的標準化非常的重視,如在開始時,運用四度跳進方式,體現出歡快的氣氛。在第二段許配情節過程當中,也發生了情緒方面的改變。另外歌曲當中對于滑音的處理非常的重視,蘭花花這首民歌體現著女主人公不滿封建婚姻的故事。滑音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應用如“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 運用滑音進行演唱過程當中,進行把握,所以必須要科學合理的控制力度與氣息,確保有著充足的氣息,演唱者還必須要具備很好的爆發力。
四、陜北民歌的藝術價值
(一)語言藝術價值
陜北民歌作為一種民歌藝術,其非常的古老,在創作與演唱陜北民歌過程當中,當地的很多語言特色被大量的融入其中,人們對于陜北地區語言,文化特點開始了解也是通過歌曲來實現的。如二人臺走西口陜北民歌說白,就是將神北地區的方言純正的運用,更將當地的民俗風情以及鄉村風貌充分的體現出來,所以從發揚與傳承語言文化的層面進行分析,陜北民歌藝術價值非常的高。
(二)歷史文化價值
陜北民歌的產生與發展,是當地民眾在長期的生活實踐當中不斷創作出來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民歌當中包含了陜北地區獨有的歷史文化內容,由于歷史時期的不同,散北民歌表現的風格特點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如東方紅這首陜北民歌主要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透過民歌可以充分的看到當地農民熱愛共產黨,熱愛毛主席的真實表達。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首陜北民歌是當地民眾向往新生活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這首陜北民歌在沒有對歌曲風格進行修飾的前提下,更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在歷史文化方面的理解,對于還原歷史意義重大。而且陜北民歌當中很多內容都是通過真實事件來展現的,對于研究當時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五、陜北民歌傳唱的現狀
(一)歌者銳減
在現代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很多專業人士追求大眾審美標準,對于陜北民歌的演唱與傳承逐漸放棄,而且相映的近些年來,陜北民歌的作品逐漸下降,新作品的推廣渠道逐漸變窄,歌手包裝難度加大,受功利化心理影響,三北民歌專業歌者數量逐年下降。
(二)聽眾流失
現如今,廣大人民群眾在陜北民歌方面的熱情出現嚴重銳減,覺得這些民歌比較小眾,不洋氣,很多陜北民歌創作時間非常的早,現在的年輕人體會不到當時人們對事物那種純真的情感,覺得陜北民歌是一種過時的藝術,很多年輕人無法欣賞這種藝術形式,導致聽眾流失十分嚴重。
(三)大眾審美心理的改變
現如今音樂遍地開花,人們的審美也出現了很大改變,但是陜北民歌卻沒有變,歌者與聽眾卻出現了很大變化,由于年代不同的人,他們在不同年代音樂方面的心理認同存在很大不同,現代社會對年輕一代的思想影響非常深刻,他們更加追求豐富多變而又新鮮的生活方式,喜歡展現自我,因此陜北民歌已經開始越來越不能吸引和打動現如今的年輕人了。 ?
六、結語
陜北民歌,是我國傳統且古老的民族藝術,是歷史長河中的精髓,陜北民歌的藝術創作和演唱給了我們許多高雅和地域文化相結合的藝術享受。因此,本文為繼承發展陜北民歌作出幾點思考,以活動為載體,繼承和發展陜北民歌藝術、加強搶救保護,夯實發展陜北民歌的基礎、開展民樂教育,打造新型陜北民歌的形象來傳承與發揚陜北民歌,豐富這件古老而優秀的中國藝術,為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群.淺談陜北民歌信天游的藝術特點[J].現代交際,2017(19)
[2]楊夏.陜北民歌中的女性形象[J].音樂天地,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