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 意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5)
作為我國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承擔著我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工作,然而,隨著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力資源結構性缺失問題卻愈發嚴重,以至于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教育部門提出以現代學徒制為指導的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在傳統基礎理論知識教學基礎上,強化實踐教學。為適應現代學徒制下高職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則需要對傳統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加以優化,將實踐教學納入質量保障體系之中,為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
(1)教學質量保障組織結構單一。在傳統教學管理理念的指導下,教學質量保障工作多由教學管理部門承擔,各教研組在教學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開展教學質量監督、考核、管理等各項內容,并根據教學管理部門提出的意見進行整改。盡管單一的組織結構提高了教學質量保障效率,但是,從教學質量保障的科學性方面卻明顯不足,無法正確指導新形勢下教學質量改革工作,進而導致高職教學質量未能得到明顯提升。
(2)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缺失。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多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以至于高職教師、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基礎理論知識等傳統考試內容中,卻忽略了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的實踐教學。因此,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缺失導致高職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方面略顯不足,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傳統商務英語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教師備課內容、教學模式、課堂效果、學生成績四個方面,然而,在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出具備基礎理論知識以外,還需要掌握對應商務禮儀、專業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等,以及在工作中靈活應用相關理論知識。因此,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質量也就得不到保證。
(3)教學質量監督工作“重結果,輕過程”。關于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應當是教學過程的質量監督工作,但是,在教學質量監督工作的實際執行方面,教學管理部門僅僅是對教學結果進行監督,對教學過程并未產生足夠重視。
例如,教學管理部門通過統計學生歷次考試成績,并通過成績變化情況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由于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以及多種因素對教學質量的影響,無法準確反映教學質量,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產生了誤導。
(1)推動傳統職業教育改革。現代學徒制的提出,將職業教育回歸本位,即“理論聯系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長期以來,高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基礎理論知識為核心,教師、學生對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認識程度不夠,以至于高職院校教學方向出現偏差,如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模式單一、考核評價制度確實等諸多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此情況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工作當中,為實踐教學提供智力與平臺支持,推動傳統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實。
(2)復合型人才培養。人才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傳統職業教育為我國早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但是,隨著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需求的變化,具有豐富基礎理論知識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缺失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現代學徒制的推廣應用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將愈發完善,依托科學的教學考核評價機制、教學質量監督機制等,可加快高職院校在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的速度,以解決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結構性失衡之間的矛盾。
(3)高職院校社會價值的體現。在傳統人才培養制度的影響下,高職院校長期堅持以基礎理論知識為指導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這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難就業”的窘境,受此影響,高職院校招生難度逐年增加,職業教育規模也逐年遞減。隨著現代學徒制在高職教育領域的貫徹落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將更加完善,畢業生就業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在此情況下,高職院校將再次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其社會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4)實踐教學主體地位的轉變。一直以來,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將大多數時間用于講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相關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過程設計均按照教學大綱完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這種較為枯燥的主體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尤其是在強調師生互動的實踐教學中,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現代學徒制下高職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建設,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主要負責實踐教學引導,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靈活應用基礎理論知識,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然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雖然發生轉變,但這并沒有弱化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學生依然需要按照教師的實踐教學設計完成相關互動任務,否則,學生主體地位的絕對性將對實踐教學質量產生顯著的負面作用。
(1)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組織結構。現代學徒制強調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企業作為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主要承擔者,理應參與到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之中。因此,構建高職院校、企業為核心的多元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組織結構尤為必要。
不僅如此,為更好地協調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的關系,政府部門需要在多元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組織結構中承擔“橋梁” 作用,在為院校提供企業人才需求信息的同時,也能夠為企業人力資源建設尋求與之相適應的高職院校。所以,現代學徒制下多元化的高職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組織應當是政府、高職院校、企業三方共同組成。
(2)階段式人才培養制度建設。根據現代學徒制的要求,高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應當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理論階段與實踐階段。其中,在實踐教學階段,企業承擔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模式設計工作,并安排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員進行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夠意識到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意義,并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促進個人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3)差異化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制度。所謂差異化,其主要包括個體差異與專業差異兩個方面,其中,現代學徒制下不同差異的存在對實踐教學質量保障制度建設的要求也有所區別。
首先,個體差異是指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水平、主觀能動性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在此情況下,傳統實踐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所達到的教學質量在差異化個體身上無法正確體現,為此,采取以個體為核心的差異化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其次,專業差異是由不同專業本身所導致,根據專業的不同,所采取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制度也就不同。例如,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制度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英語詞匯、語法,還需要掌握法律、經濟政策、民俗文化等相關內容,此類教學質量保障多通過口語交流的方式來完成;相比較來說,機械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則側重于學生動手操作,如機械設備操作、對應加工流程設計等。
因此,差異化理念的滲透能夠使高職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可以有效解決高職院校面對不同學生、專業情況下的實踐教學工作開展問題,并有效提升高職實踐教學質量。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傳統職業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選擇,通過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方式,解決當前社會發展與人力資源結構失衡的問題,滿足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為實現對高職院校與企業在實踐教學中的監督管理,則需要對傳統高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將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納入其中,明確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提高教師、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并能夠為企業參與下的實踐教學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