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瀟婷
(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廣西·崇左 532200)
(1)已畢業的數學教育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本文以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分別對2017 屆、2018 屆、2019 屆共154 名數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進行了調查。154 名畢業生中,至今還從事教師工作的有134 人,達到87%。134 名從事教育行業的畢業生中,共有75 名數學教育專業畢業生任職學校為基層農村小學,占比達到56%;15 名數學教育專業畢業生任職學校為城區公立小學,占比僅為11%;44 名數學教育專業畢業生任職學校為城區私立小學、私立幼兒園,占比33%。由此可見,在義務教育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專業學生很多只能選擇基層農村學校、城區私立學校。
(2)數學教育專業應屆生求職情況。筆者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對84 名2020 年數學教育專業應屆生的求職情況進行調查,今年由于疫情影響、用人單位縮減等原因,截止2020 年5月,就業率僅達到6%。調查發現,隨著社會發展,用人單位對學歷、教育教學能力等要求越來越高。同時,近年應屆生人數年年創新高,考公人員也逐年增加。無論是從薪酬還是專業對口率上,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專業學生在同專業的應屆生中,都處于劣勢地位。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專業學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自身競爭力。而高職院校更是迫切需要轉變自身的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探索教學改革。
(3)當前社會對專科層次數學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筆者通過對桂西南的基層小學、城區私立學校的用人需求的調查發現,一是基層農村學校、城區私立學校基本都存在教師流動性大,往往更缺乏能夠指導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高級職稱經驗型老教師,基層農村學校、城區私立學校更加急需有實際授課經驗的能獨當一面的年輕教師。二是對數學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基層農村學校普遍編制較少,缺乏專業性很強的小學教師,或是有編制但也較難吸引師范生長期留在農村教學。因此,農村的小學往往需要師范類應屆生有很強的綜合能力,能夠一人擔當多個學科的教學,甚至師范類應屆畢業生還要承擔班主任等其他工作量。城區私立學校出于節約經營成本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等目的,常常一個教師需要擔任多個班級授課,除此之外,教師要承擔保衛、宿管等多項工作。因此,對于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專業畢業生來說,如何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也是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關鍵。
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的教學改革應是朝著滿足社會用人需要、教學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當前,以就業為導向來看,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專業的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1)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存在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設定階段一直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導向,但在真正實施過程有偏離現象。一是高職院校對數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課程評價標準單一。在針對數學教育的教學上,陷入以學生的學業成績為導向,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不重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社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脫節。二是針對高職院校所選擇的數學教育專業的教材,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多數高職院校在選擇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等數學專業理論基礎教材時,沒有與本科院校的教材有所區分,顯得所選教材適用性不強,理論過于深厚,高職院校學生學起來極其吃力。由此,在運用這些教材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的數學教育專業人才顯得與社會需求格格不入。
(2)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缺乏對應的教育實習基地。當前,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實習實踐環節,基本以自主尋找實習單位為主,高職院校所對應的教育實習基地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育教學實訓基地不同于食品、計算機等工科專業的實訓基地設置,能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持久性,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教育教學實訓基地應是設置在小學,而多數高職院校設立在城區又缺乏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最需要的基層農村小學作為實訓基地,不管是從地理上還是在尋求合作的實訓基地的認同上,都給高職院校設立對應的教育實習基地增加了難度。
(3)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擔任“教學法”課程的師資力量匱乏。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應多開設師范生技能課程,但師范生技能課程以學生試講、小班授課為主,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教學法”課程教師。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以數學理論研究方向為主,從數量上講,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法”教師數量遠遠不足。從質量上講,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法”教師缺乏在小學一線的教學經驗,在指導學生試講、說課等環節缺乏深厚的理論依托。
(4)高職院校缺乏對提升數學教育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指導。在當前用人單位對專科層次師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對提高數學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遠遠不夠。一是高職院校在開設數學教育課程的基礎上,由于師資匱乏、重視不足等原因較少開設音樂、舞蹈、手工等通識課程,但師范生在就業過程中,由于工作在學校的特殊性,常常需要參加、組織文體活動、擔任多個學科的教學等,通識類課程對于師范生來說顯得相對重要。二是高職數學教育專業的教學,主要以理論和課堂教學為主,教育實踐課程課時遠遠不足,導致學生缺少實踐教學經驗,學生課堂展示機會不足、教師指導機會較少,使得師范生在求職過程中處理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能力顯得尤為不足。三是,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專業依然以大班授課為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由于需要兼顧大部分學生的情況、趕上教學進度等,不能很好地針對師范生個性化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
(1)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增設教育教學實踐課程,建立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雙導師制”。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不應以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學業成績等為導向,而是以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為導向。因此,一是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在大學三年中合理增設教育教學實踐課程,例如大一下學期開始開設一個學期的小學數學教材分析課程,大二上學期開設小學數學教學法課程,一年的時間開設小學數學教學技能課程,其中大一下學期開始合理穿插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引導學生到基層農村小學開展一線教學觀摩。二是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教學應建立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雙導師制”。即學生在參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建立校—企(小學)雙導師的指導制度,明確高職院校內導師的職責、待遇等,明確學生教育教學能力導師負責制,以促進學生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從而滿足社會的用人需求。
(2)高職院校應增設教育教學實習基地。一是高職院校可增進與當地的小學聯系,多方設法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盡可能多地設立教育教學基地。二是在教育教學實訓基地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高職院校可以調整教學計劃,以時間為軸,分批次安排數學教育專業學生實習、見習。三是結合當前科技日益發達、當地符合實習見習的小學較少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創新實習、見習方式,增加“網絡見習、實習”的模式,即高職院校提供網絡平臺與一些小學聯系,通過給小學生網絡授課等形式,增加實習、見習機會,促進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專業學生對小學數學教材的理解、對小學生思維方式等的了解。
(3)高職院校應創新當前聘用教師的模式。當前,高等院校在招聘教師時大多以學歷、畢業院校為衡量,追求高學歷、高科研能力。這對于提高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人才素質來說,是有較大益處的。但高職院校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特別是針對數學教育這一類師范生來說,最切實有效的技能應是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職院校完全可以創新用人模式,與當地的小學合作,聘請有豐富小學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學名師到高校兼職任教。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高職院校缺乏教學法教師的壓力,另一方面也促進高職師范生對小學一線教學的了解,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4)高職院校應以就業為導向,努力幫助數學教育專業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一是,在保證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專業知識教育的基礎上,盡可能增設圖、音、體、美等通識教育課程。二是增加實踐課程的學時。三是,高職院校針對提升師范生綜合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方面,可以推行學校—二級學院—教師—學生個人,四級網格化管理,實行網格化下的就業小組負責制,力爭專人針對性指導,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培養數學教育專業人才,應以社會需求、國家需要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要改變當前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高職院校應通過增加師范生技能課程的教學、增加教育實習實踐的教學、增進與小學實訓基地的聯系等,為國家輸送應用型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