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嬌
(八一小學 河北·石家莊 050081)
作文評改既要求評價作文的內容,也要評價作文的寫作過程,以往在作文評價中,教師總是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只是單一的聽從教師的意見去修改文章,卻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新時代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工作,已經成為了主流趨勢,所以在作文評改中也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評改活動,要確保學生能夠在作文評改中能激起寫作欲望,并且積極參與到寫作訓練中,使得學生能夠愛上作文。
以往作文評改都是以教師評價為主,教師先進行初改,然后通過范評引導學生去改進寫作方法和修正作文內容。這種評改方法,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并不能完全接受教師的評價意見,即使是在范評中也很難參與到內容討論中,學生的寫作與評改積極性不強。所以在作文評改中,應該多樣化開展評改活動,既要實現教師范評,也要實現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平等過程中,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刪、減、換、改,通過互相評價和共同商討,學會去鑒賞文章,并且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師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合作評價等這些方法,在作文評改中的應用,既能夠改變以往的評判標準,也能夠加深學生對評改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評改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參與到作文寫作中。[1]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合作評改活動,讓學生與同桌相互協作,將所寫的文章,以小組形式進行共同評價,以5~6個學生為一組,由組長進行把關和批改,每組選出1~2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進行推薦,并且選出發言人,敘述評價意見,這樣一來的話,全員都能參與到作文評改中,每個人至少會評改1~2篇文章。這樣,也能實現作文評改內容和形式進一步延伸,有利于學生了解作文的寫作標準,看格式、看文面、找錯別字和病句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寫作的看法。這樣的評改活動能夠讓學生明白,寫作中要注意哪些內容,從敏感的角度去構思文章,更好的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寫作的時候自我反思。因此,在作文評改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到評改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主,實現情感內容上的交流,確保學生能夠參與到文章的寫作和評改整個環節中,教會學生去鑒賞作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在評改中不斷地改進自我寫作方法。[2]
畢竟小學生對作文沒有相對完整的概念,無論是寫作還是評改,都不明白到底是要干什么,為了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標,就必須要讓學生在評改前了解評改的目的及作用。所以,作文評改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作文寫作以及作文評改的意義,教師還要教學生如何寫評語,并且將評改前后的文章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小學生通過閱讀及朗讀等,明白評改作文的目的,切實參與到作文寫作及評改中,引導學生形成評改能優化作文內容以及美化語句的觀念,在了解評改實際作用后,學生才能在評改活動中了解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實際評改教學中才能激活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作文評改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知道自己作文寫作的不足,更要讓學生學會去改正作文,解決這些不足的問題,在語言運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評。所以在實際評改教學中,必須要優化評改環節。首先,要讓學生共評,應讓小組組長組織作文寫作及評改工作,對所有文章的優點不足,都作出詳細的記錄,確保評價能針對內容和寫作方式等全面展開。評價過程中盡量做到語言精煉,不要過于老套,讓組員可以自由發言,并且將精彩的語段或者是文章截取下來,共同分享給全班同學。還可以實現全員分組討論及仿寫,評價完優秀語段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反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起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進行修正和改進。[3]
一方面在學生互評之前要先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評改,并且學會去寫評語,修改符號,讓學生用修改符號進行文章的評價及修改,從而使得學生在評改前就具有優良的修改習慣。另一方面,則為了增加學生的作文能力,不僅要將評改權交給學生,還要讓學生學會整體目睹去感知作文的內容,并且通過精讀等查看錯別字及標點等,評改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評改過程中更加仔細的去閱讀文章,學會鑒賞作文,并且及時從寫作規律上認識到自身寫作的不足,從而強化寫作能力,實現寫作知識的遷移。對文章的評語及修改能力也是寫作必須要掌握的,所以在學生寫作過程中,為了增強其自信心,增添其寫作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及時點撥學生,并讓學生學會用評改的方法去看自己的作文,修改作文,這樣一來才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了解一些新的寫作方法,學會標新立異,在自己修改的作文中,把握好作文,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因此,在寫作課堂中,教師應先讓學生自我評改,組織學生自己閱讀、默讀或是精讀文章,通過自我修改在被動的習作評改中轉變自己的地位,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評改及寫作中,提升其習作興趣,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其次,再進行集體評改,以小組為單位對一篇作文進行評論及修改,在多人多次評改訓練中,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某一類作文的具體要求及方法,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應該在互評互改中促進學生交換評改意見,讓學生了解其他人的寫作思路及所表達的意思,培養學生從他人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分析,并且積累更多的寫作方法。評改后的修正除卻作文內容以外,還有表達方式,作文是語言表達的主要載體,評改后修正語言表達方式,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以及寫作興趣的關鍵。評改環節結束后,學生修正內容以后,還要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和閱讀鑒賞,實現讀寫能力結合,切實發揮評改作用,確保評改后學生能從文字表達、寫作環節到語言表達進行全面的反思及糾正,逐步在評改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畢竟,寫作教學、評改教學都是圍繞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展開的,評改后的環節也要緊扣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確保評改教學環節能承上啟下,切實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以往對作文的評改都是直接從作文內容及語言入手,但是實際上小學生作文,寫作中,很多時候學生都沒有辦法把握自己的表達,對語言和文字的應用都比較少。所以,在評改中要按照新的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讓學生在評改中具有豐富的體驗,實現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評改中可以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誼,將學生的作文內容通過角色扮演以及多媒體動畫、圖片等等,用形象的方式將作文主題再現,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并豐富學生的寫作評改體驗。[4]
例如,在人物形象描述中,可以讓學生復讀文章,并且讓學生按照文章內容將形象畫出來,并讓大家進行評價,這樣一來就將抽象的文字轉變為形象的圖畫,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表達的優缺。且通過這樣的圖畫與文字互換活動,能讓學生更加貼切地了解所用文字對描述對象的作用,學生在實際作文寫作中也能更加斟酌地用詞。畢竟,對比文字,圖畫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自己要寫些什么,怎么寫才更好。除卻圖畫以外,還可以通過其他個人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將寫作的內容表現出來,演講、個人小品等等,這些表現形式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寫作評改體驗,也能讓學生學會將文字轉變為自身感受,以后在寫作中將自己的自身感受寫入作文中,學會用作文記錄情感與事件,達到小學生作文寫作的基本目標。
此外,為了提升對作文的寫作興趣,還需要進行反思和對比,初步評改完成后,教師要讓學生在評改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寫作,且不規定寫作時間和寫作形式,將寫作延伸到課外,使得學生能在寫作的時候暢所欲言,從而更加靈活地開展作文評改教學。評改形式既可以是教師評改,也可以是小組評改,既可以是面對面評改,也可以是線上評改,一節課或是兩節課,課內或是課外都可以,重要的是讓小學生在作文寫作及評改中更加自主及自由,促使小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評改及后續的寫作反饋過程中,激發小學生作文寫作及評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綜上所述,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寫作中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評改也要從學生實際寫作情況入手,語言、內容、方式等都需要從寫和評兩方面著手,優化對學生寫作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