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宇
(安康學院 陜西·安康 725000)
從內容模塊來看,各個院系基本都包含生活引導、心理引導、安全引導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文明行為養成、感恩教育以及圖書館入館教育。而少數院系沒有把學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理想信念教育、誠信及考風考紀教育、黨團知識教育納入到入學教育安排中去。接近50%的院系沒有計劃開展校情校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創新創業教育。80%的院系少有助學引導、集體教育等入學教育內容的安排。
其中,在生活適應性教育方面,大部分學院以班會、講座形式來開展生活引導、助學引導、心理引導、安全引導教育,主要負責人事輔導員以及相關部門老師。個別院系結合自身情況在方式方法和參與人員上有了新的做法。如化工學院會安排學生會組織宿舍聯誼的活動。數統學院開展了“同齡人話成長”系列交流會,包含著“如何過好大學四年”“優秀學生干部的時間管理”“學霸是怎樣煉成的?”等系列方面的內容,發揮朋輩互助的力量,促進合作學習。
在專業思想教育方面,除了傳統的開展專業導論課,系主任見面會,介紹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核心能力、就業前景、發展方向等。化工學院組織開展了感知專業參觀活動、行業魅力調研、化妝品安全知識競賽活動,使同學們對所學專業有更全方位立體的認識。文傳學院結合家書、家訓、安康紅色故事研究的研究,向同學展示專家學者研究成果,提升對專業的熱愛。
在思想引領方面,各個學院基本上都會以黨課、團課等形式結合重要的時間節點開展黨團知識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文傳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尤其是結合了陜南文化研究的相關內容,開展了“讀家書筑初心擔使命”“中華優秀傳統家訓中的公民道德觀念及現代啟示”活動,將專業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旅環學院通過開展餐廳文明養成活動以及雅室文化建設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
在身份認同教育方面,各個學院都能夠把學習學生手冊等院系規章制度的學習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點內容。但是在校情校史的學習方面,各個學院計劃開展的內容并不多,少數學院會通過安排參觀博物館、開展班會為學生介紹學校以及安康的發展情況。
總的來說,在入學教育形式上,所有的學院都會通過開展講座、班會以及相關活動來進行入學教育,其中講座的開展占所有活動的47%,班會占22%,活動的開展占15%,其他形式,如參觀學習、團日團課、實踐調研、交流座談、宿舍走訪等占16%。通過對各院系入學教育的時間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各院系入學教育時間安排呈現不均衡的態勢。其中,9、10 月份是入學教育的黃金時期,50%以上的入學教育內容會在這個時間段開展,11 月份逐漸減少,到達12 月份時,因為接近考試周,多會開展一些考風考紀動員類的活動。只有化工學院、經管學院和數統學院的入學教育計劃是以1 年為周期的,其他學院都是只做了大一新生上學期的安排。
從入學教育各部門參與程度來看,輔導員承擔著入學教育近50%的工作,校各個部門,如保衛處、心理健康中心、學工部、后勤處圖書館等部門承擔了14%的工作,黨總支書記、系主任和專業老師、院長副院長的參與度大致相同,都在9%左右,學生會、學生社團、優秀學生代表通過組織入學教育活動,開展朋輩指導的形式參與入學教育近11%的內容。
(1)入學教育內容不均衡,缺乏針對性。從各院系實際入學教育的情況來看,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各個入學教育模塊所占比重不一,缺乏統一標準。且整個入學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有些欠缺,各模塊銜接困難,缺乏結構性。此外,各院系入學教育內容的普適性有余,針對性不足,一方面大部分缺乏結合本院系實際情況,專業特點以及院系學生特點進行的特色亮點內容;另一方面,缺乏對特殊學生如外省同學、少數民族、貧困學生的針對性思想教育內容。
(2)入學教育形式單一,缺乏互動。就入學教育形式來講,大部分院系采取講座和班會的形式。并且具了解,班會的開展也多以輔導員和帶班學生干部給同學們單方面做教育工作為主。這種方式可以從一定程度滿足入學教育覆蓋面的問題,但是因為缺乏情感互動和雙向溝通,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尤其在現今的00 后學生正處于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同學們獲取信息的路徑有多種多樣,單純的灌輸式教育很難激發起同學學習接納的興趣,反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3)入學教育時間過于集中,缺乏系統性規劃。就入學教育時間上來看,各院系大多把入學教育集中在入學后前三個月,固然,入學后前三個月是對新生進行教育的“黃金時期”,在入學后迅速的、集中的開展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做出正確的認識,但是由于時間過于短暫和集中,很容易造成學習模塊過于單一、內容零散的問題,缺乏教育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延展性。無法真正的轉變學生思想觀念,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4)教育實施者結構相對單一,各部門缺乏聯動合作。從各院系實際入學教育的情況來看,學工人員承擔著大部分的入學教育的內容,而教育水平多數依賴于教育者自身經驗水平以及專業素養,對于新進輔導員和教師缺乏統一指導。與此同時學校各個部門以及學院內部專家、學者以及學院領導等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力量沒有完全的發揮出來,各個部門也少有緊密合作聯系,從而影響入學教育的實效性。
(5)身份認同教育不充分。在入學教育安排上,校紀校規教育必不可少,主要是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手冊學習、了解學校相關規章制度,了解大學生行為規范。但是關于新生對于安康地區、安康學院,所在院系的認同性教育安排較少。一大部分學生,甚至在大學生活了四年都不知道安康學院的校訓是什么、校歌是什么,更別提安康學院的發展歷程和辦學特色。因此應該加強學生的身份認同教育,幫助新生了解學校的發展歷程和共同感悟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校訓精神,激發新生的榮譽感、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增加身份認同感和自豪感以及愛國愛校情懷。
(1)對接學校“五位一體”思政工作格局營造全員育人工作氛圍。我校“五位一體”大思政工作格局要求我們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以理論武裝,強化基礎性工程”“以課堂教學,抓好關鍵環節”“以校園文化,優化育人軟環境”“以社會實踐,構筑砥礪成才重要途徑”“以日常教育管理,精心、精細、精準對接學生成長需求”。我校新生入學教育也應以“五位一體”大思政工作格局為內容指導,反過來又通過模塊化的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服務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建設。全面夯實“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挖掘強有力的入學教育師資力量,統籌協調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
(2)定制入學教育內容,匹配零零后學生個性化需求。入學教育在內容設置以及安排組織形式上應以學生為主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我校學生不同專業的具體特征,加強參與性,增強互動性,貼合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創新入學教育主要內容。以當今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和情感需求為出發點,結合安康學院這一二本院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專業特點,探索如實踐教育法、自我教育法、體驗式教育方法等能夠更好調動大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的教育方式。
(3)擴展入學教育長度和寬度,提升入學教育的延展性。在入學教育時間上,提升入學教育的延展性,擴展入學教育長度和寬度,一方面,學校應改變傳統的入學教育模式,嘗試將入學教育時間前移,可以采用暑期項目、暑期作業、網絡學習等方式,促使學生提前認識學校、認識專業、了解大學生活,引導學生提前進行合理的生涯規劃,縮短學生擇校迷茫期。另一方面,可以把入學教育內容擴展到整個學期,結構更加完整,內容更加豐富。
(4)多種形式加強思想引領和身份認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工作要求。對于新手入學教育之中的思想引領和身份認同教育更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找到思政工作的切入點,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身份認同教育,促進思政工作從教育引導到行為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