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臨時工
近日,一篇關于“學術臨時工”的文章引發網絡熱議。文中把一些中途退出科研的博士和青年教師稱之為“學術臨時工”,把引發這一現象的原因歸咎于研究難做、論文難發、項目難申和師生關系緊張。
誠然,科研人員的中途離場令人嘆息,但如果簡單地將原因總結如上則未免有失偏頗。如果要盡量減少“學術臨時工”現象,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年輕科研工作者對科研的真理想、真興趣、真使命。
“名小吃”獎牌
“‘中華名小吃獎牌怎么評?”“還評啥啊!2000元一塊,交錢拿牌子。”名小吃、名餐飲、名品牌……如今,城市里一些餐飲店尤其是“網紅店”內,經常可以看到金光閃閃的獎牌。近期,記者調查發現,許多獎牌可以花數千元在頒發機構購買,但這些獎牌的頒獎單位均無備案信息,其注冊地址、官方電話等信息亦存在疑問。
一個比一個“唬人”的獎牌可以買,但消費者的口碑終究買不來。在今天,能夠拒絕這種跟風買獎牌,或者說真正把消費者的評價放在第一位的店家,更值得尊重,也才有可能做得更大。
灑水結冰
12月14日上午,陜西西安最低氣溫降至-5℃。據報道,全市多個路段疑因路面灑水結冰引發路人滑倒和汽車追尾等事故,有的車輛竟因路滑沖進路邊的綠化帶中。
其實西安早有規定:當氣溫低于3℃時(含3℃),禁止一切道路沖灑水和洗掃車清掃作業。怎奈雖有規定卻執行不到位,“灑水結冰”之事仍然發生,究其實質,還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官僚主義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