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輝
我園地處中山市沙溪鎮,幼兒園以兼容并蓄,開拓進取為辦園理念,以百年隆都,文化引領為辦園特色,為了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發展本土文化,從2015年開始先后開展了多個有關本土文化課題研究。我們緊緊圍繞本土資源,挖掘具有教育價值的文化元素,設計本土特色活動,建設資源包,將核心經驗和教育目標隱含在環境中,實現地域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有機融合,豐富了課程內容,形成具有“鄉情”的園本課程方案,下面,我將以“四月八”為例,談談本土資源在園本課程中運用。
一、“四月八”歷史背景
在沙溪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上,孕育了絢麗多姿的沙溪本土文化資源,而“四月八”浴佛節就是沙溪本土資源中最具活力、最富生機的一部分。也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農歷四月初八這一天,沙溪地區圣獅村、象角村會舉辦盛大的文化活動——“出高興”,民間藝術大巡游活動,活動年輕力壯的男性參加舞龍舞獅,年輕貌美的姑娘組成鮮花隊參加巡游,天真活潑的小孩子扮演飄色的色腳和色芯,勤懇能干的中年婦女負責為巡游的隊伍提供茶水,至于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他們會做好大碟的粉果和欒樨餅擺在家門口,讓參加巡游的人免費享用。每年的四月初八,隆都地區都一片熱鬧和諧。
二、“四月八”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的價值
“四月初八”作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著獨特韻律和表現性,是沙溪鎮本土文化資源的代表之一,把四月八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內容,可作為促進幼兒發展的手段,在兒童認知、能力、情感等發展維度都能發揮積極地教育價值,對幼兒多方面、全方位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一)豐富幼兒感知,增長幼兒見識
“四月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內容豐富,活動形式多樣,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勞動生活中憑著自己的智慧和藝術素養創造的,它體現了家鄉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情感,反映了民族風格習慣、勞動情景和社會生活。把四月八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孩子們可以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的方式了解“四月八”,從而更好地了解沙溪本土文化,增長見識。
(二)拓寬幼兒視野,激發創作熱情
“四月八”藝術大巡游,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龍騰鳳舞,鶴蚌吉祥,雄獅歡騰、鑼鼓喧天、花籃隊、柴龍隊、蝦兵蟹將隊……這一切為孩子們感受民間藝術帶來歡樂,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創作熱情,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故事“四月八由來”、親子活動“制作欒樨餅”“四月八”外出研學活動、園內藝術大巡游等活動讓孩子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四月八”,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孩子觀察辨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藝術表現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識等,激發幼兒對家鄉的認識和認同感,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促進情感發展,培養孩子各項能力
“四月八”內涵極其豐富,為幼兒社會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激發點,為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人民等美好情感提供了具體內容。“四月八”展現形式更多體現在傳承、創新、合作、交往,透過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對“四月八”本土活動的領悟,幼兒情感會不斷進入深層體驗狀態,促進其各項能力的提高。
三、構建課程網絡,有條不紊推進“四月八”主題活動開展
為提高“四月八”主題活動開展的條理性和有效性,從而有條不紊的開展,首先課題組教師分別從已知、能知、想知、應知、怎么知幾方面構建了主題園本課程組織方案。如:在組織過程中通過談話、記錄、問卷等方式了解師生已知與想知,通過查閱資料、學習研討、總結提煉方式了解師生應知、能知內容,通過教師學習、家園共育、幼兒活動(游戲、新媒體)等途徑實現怎么知。又如:為了更好實施“四月八”主題活動,大家圍繞“以游戲為中心四月八主題活動”分別從五大領域進行思維網絡圖構建,其中包含教師預設以及日后從孩子視角生成課程。
四、豐富活動形式,將“四月八”全方位融入幼兒一日生活
為了更好地把沙溪鎮“四月八”本土資源內容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構建,我們注重與日常教學相結合,滲透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當中。采用集體教學、分區活動、自主游戲、家長進園、外出研學、自主生成等方式全方位開展主題活動。我們通過邀請爺爺奶奶來園的方式,為孩子們講述關于四月八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四月八的由來;其次,班級中開展制作欒樨餅的親子活動,讓孩子們知道為什么在四月八要吃欒樨餅,欒樨餅是怎么做的,吃了有什么好處,體驗做欒樨餅的快樂,品嘗自己的成果,感受做餅的不易,從而更加的愛惜糧食,不挑食;班級開展討論,商定四月八園內巡游道具,然后開展制作花籃、蚌殼、獅子頭、舞龍、舞獅等相關活動為巡游做準備;由大班孩子制定巡游路線及邀請卡,四月八當天上午,組織了大班幼兒一同前往圣獅廣場觀看游行匯演,然后去當地民居家做客,一起制作沙溪美食,共同品嘗,共同感受這民俗意蘊濃厚的節日。下午,幼兒園開展“出高興”大巡游,幼兒挑著自己制作的花籃,舉著蚌殼、舞著長龍、舞著獅子在操場上游行。通過豐富的活動,孩子們走近了民俗和真實地感受了沙溪本土文化內涵,為自己是沙溪大家庭的一員而感到驕傲。
五、探討運用策略,有效實施“四月八”園本課程
(一)與五大領域結合策略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內容的直觀性,以及貼近幼兒生活等特點,我們把沙溪鎮“四月八”本土資源滲透到五大領域的教學當中,如:把民間藝術舞龍、舞獅、鶴舞、制作巡游道具等滲透到藝術領域中,讓幼兒領略沙溪鎮民間藝術的絢麗多彩;把沙溪鎮認識欒西樹滲透到科學領域;在社會領域中滲透四月八浴佛節大巡游、圣獅研學;把四月八的故事、兒歌滲透到語言領域,把舞柴龍、武術操等民間體育游戲滲透到健康領域,讓孩子體驗游戲的快樂。通過“四月八”本土資源在各領域中的滲透,讓沙溪本土文化與各領域的教學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二)融入區角活動及自主游戲活動策略
1.融入區角
為了讓孩子對沙溪鎮本土文化——“四月八”感興趣,加強認識與了解,我園創設富有園本特色的區角,讓幼兒體驗沙溪鎮本土文化。如:中班級組是以沙溪四月八美食為主,設立了沙溪美食一條街;大一班創建了龍獅會館,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可以進行舞龍.舞獅學習;大五班用鶴來打造了各個區域,如用小鶴起舞設計了所有入區卡、入區牌,在美術區設計小鶴起舞造型、在表演區進行鶴舞表演、在角色游戲中設計了沙鶴食店等,大六班為了滲透民居、遺址文化,而豐富了美術區、建構區活動,孩子們可以畫、可以用積木搭建等等。區域活動使沙溪鎮民俗文化細化和凸顯,孩子們通過操作,加深對民俗文化的理解。
2.融入自主游戲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我園積極把民俗文化“四月八”內容融入到自主游戲中,如:全園混齡自主游戲中,我園結合“四月八”主題活動開展開設了民間藝術活動區、沙溪美食館、沙溪手工制作坊等具本土特色的區域,孩子自主選擇、自由結伴,自發探索,在理解民俗文化的同時得以升華和創造。
(三)與研學相結合策略
為了讓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連接,讓四月八活動變得可以觸摸,可以感覺,我園通過研學的方式讓孩子近距離感受“四月八”。研學前,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設計研學路線和制作研學任務卡,帶著問題和任務去到圣獅村感受四月八民間大巡游現場氣氛。研學結束回來后,老師利用優秀的地方文化資源,將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內容融入到幼兒園園本課程以及游戲中,既傳播和弘揚民族文化,又能彰顯幼兒園辦園特色,孩子通過參與游戲活動親身體驗本土文化的精髓。
(四)與環境創設結合策略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促進幼兒發展。”各級組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興趣,結合“四月八”主題,與孩子們共同布置環境,布置主題墻及活動區域,整個環境創設內容非常豐富,有介紹四月八民間藝術的、有介紹沙溪鎮圣獅名勝古跡的、有四月八大巡游研學前的疑問:四月八大巡游是什么樣的?會有什么?等;有研學中的了解:我看到了什么,我聽到了什么、研學后的各種表現作品等整個研學過程。有孩子們對四月八了解的、有表現節日風俗的,每個環境里都讓幼兒不斷感受沙溪鎮本土文化,感受本土文化特色的美。
(五)與家長資源結合策略
本土資源的有效利用與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參與。在“四月八”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注重幼兒園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請家長抓住活動契機對幼兒進行沙溪本土文化教育。如:邀請家長進校園,開展講故事、制作欒樨餅等活動,開展親子活動共同制作巡游道具;組織家長與孩子開展研學活動等,這些家庭活動不僅讓大人小孩感受到濃濃的民俗文化,還大大融洽了家長與孩子間的親情。
沙溪本土的教育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后我們會以更高的熱情,更敏銳的目光更充分的把本土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中,隨著我們不斷豐富教育經驗,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摸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斷完善我園園本課程,真正讓孩子在沙溪本土文化的伴隨下,成為一名具有傳統文化根基的現代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