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 要:本文以互聯網時代自學考試主考院校助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為切入點,通過對自學考試面臨的問題及原因的剖析,提出自學考試主考院校網絡服務平臺建設、自考社會助學模式體系建設、網絡考試模式創新等具體實施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 自考模式 自考助學 助學模式
課 ?題:本文為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互聯網+時代自考主考院校作用改革研究 ”( JG16ZXZK018)階段性成果。
互聯網的普及和學習型社會的到來,使成人教育從觀念到教育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自學考試作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改革創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強化自學考試的教育功能,注重學習過程的服務與指導,強調學生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成為自學考試教育的核心要素。網上注冊、網上課堂、網上作業、網上討論與咨詢、網上監控與管理、網上考試,這一系列全新的社會助學服務體系建設使自學考試實現了開放學習,最大限度地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個性化學習和隨時隨地學習成為可能。目前,網上學習與網上助學服務體系在網絡教育和電大開放教育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在自學考試教學管理平臺建設、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建設和社會助學建設等各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創新和開發。
一、互聯網資源下自學考試面臨的問題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的、靈活的學習方式和全社會優秀教育資源的充分共享,為學習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使自學考試成為一所名副其實的沒有圍墻的大學。然而,困難在所難免。國家、省自考主管部門從20世紀末期就早已達成共識,由精英教育的質量觀向大眾教育質量觀的轉變,以及由理論型人才培養目標向應用型、職業型人才培養目標轉換早已為人們所接受。關于自學考試的考試環節,首先是自學考試制度給人以考試為中心的印象,這樣雖然有利于保障考試的質量,但也帶來了應試教育的諸多弊端,甚至難以以一種獨立、完整的教育形式存在。自學考試的教學和考試都要服從培養目標的需要,培養目標是自學考試教學與考試的出發點和歸宿。復雜而呆板的單一考核方式無法適應各門課程的不同特性,無法滿足應用型、職業型、個性化人才培養的需要。而封閉的、單向的學分制度也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多層次、復合型的需求。自考發展過程中存在管理體制不完善、服務學習的支持不健全、學習方式和資源落后、學習成果的評價片面、考試方式的單一性等問題,倒逼主考院校助學模式改革創新,即利用互聯網資源,向以網絡服務為核心的模式轉變。
二、互聯網資源下自學考試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
自學考試互聯網學習資源建設應包括課程資源建設與輔助性資源建設兩個部分。在課程資源上主要為電子教材、教學大綱、直播和錄播課程、電子教案、教材導讀、重點難點輔導、網上作業、自檢自測、考前輔導等;而網上各種相關資料、試題庫、論文題庫、論壇、博客、網上圖書及相關鏈接等都可以稱之為輔助性資源。互聯網同時提供了網上會議室、QQ、微信、MSN等眾多形式的互動空間,使自學考試考生與教師、考生與考生之間的互動教學與討論得以輕松實現,從而為考生自學考試助學提供了靈活而廣泛的空間。
(一)網絡課件資源
廣義的電子課件泛指在網絡上呈現的電子教材,它可以是經過加工的具有解釋旁白、眾多鏈接的電子書,也可以是教師制作的PPT電子教案。
(二)直播和錄播教學媒體庫資源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錄制設備的小型化,教師在很簡單的場地甚至在辦公室隨時隨地制作的微型課程越來越受到考生的歡迎。短小精悍且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微型課程與網絡甚至手機推送相結合,為考生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了絕佳的媒體手段。由于助學單位的條件限制或分散的考生無法集中進行實踐課程的學習,學校可以根據課程設計錄制相應的實際場地錄像或由動畫演示,配上教師的講解,掛在網上供考生學習觀摩。比如Flash車間現場的實際生產過程和機器內部構件運動過程的動畫共同構成的實踐錄像課程、法庭審判實況錄像等等。
(三)建立作業與自檢自測平臺
建立作業與自檢自測平臺,教師可把考生平時作業掛在教學平臺上供考生使用,教師評語雙向可見,作業成績自動生成。同時,教師可根據教學進度設計相應的自檢自測練習題供考生自我評價檢測之用,并將相應的完成情況和考生上網學習時長一起作為對考生學習情況的監控和考核依據。
(四)移動互聯網上學習小組資源平臺
隨著網絡終端的普及,QQ、微信、網上會議室等互動方式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適應這種社會生活的新常態,自學考試的教學也要積極采取網絡學習的辦法。QQ、微信群應以課程或專業考生群體為邊際,組成學習小組,由課程教師為群主,有計劃地定時組織進行群討論,并以群文件的形式上傳重要的學習內容和教學要求等相關信息。這樣一來,使考生在實時或非實時的情況下均可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考生在討論中相互也能受到啟發,達到切磋琢磨的教學效果。移動互聯網資源的展現和教學信息手機短信的推送,為實現時時、處處可學提供了條件。移動互聯助學平臺可以開發網上課件、增加教學資源,考生可以通過移動App訪問,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三、互聯網資源下自學考試的社會助學模式體系建設
(一)建立考生信息管理系統
考生注冊的相關信息統一納入網上考生檔案數據庫進行管理。通過數據庫可以管理考生入學信息、選課、考試成績及學習全過程的數據,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科學化管理。助學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數據庫信息隨時對考生進行有效地指導、提醒和幫助。為自學考試個性化輔導和助學奠定基礎。
(二)設置過程性考核系統
網絡助學平臺設置過程性評價系統,其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考生該門課程總成績。每門課程標準網絡學習時長、標準登錄次數在系統中進行設定,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將折合后的分數計入系統。
(三)建立網上師生討論區
開設網上專業和課程討論區,配合QQ群、微信群實現師生之間互動、考生與考生互動。展開學習討論,形成虛擬課堂,使學習變得更加生動、高效,創造虛擬的班級學習情境,實現各種協作互助,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使其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賦予自學考試考生校園歸屬感。
(四)建立在線應答系統
建立在線實時、非實時答疑系統,滿足考生的咨詢、查詢及各種信息需求。
(五)建立學分互認系統
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學分互認制度等任務目標。學分互認,主要包括認定社會證書,即在專業計劃中指定社會信譽度較高的社會證書替代自學考試專業計劃中在課程考試。通過學分互認系統,確定學分互認的標準,考生查詢自己已經獲得的相關證書是否可以替代所考專業課程等。
四、小結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自學考試網絡的建設工作將更加任重而道遠。優質高效的學習資源和支持服務體系必然成為促進自學考試網絡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資源體系。面對人們日益增長的開放教育需求,自學考試需要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加強合作和聯合,共享技術、共享資源、共享人力,為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邵艾群,邵曉楓.對三十年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職教論壇,2012(16).
[2] 戴家干.積極推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的改革與創新[J].教育與試,2011(4).
[3] 張慧玲,張慧春.普通高校自考助學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3(1).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