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雪君
初中階段是個體習慣形成、認知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重要時期里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以學生自我管理的形式進行班級管理,具有如下意義與價值:一是有助于學生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兒童向成人的過渡階段,他們有一定的自律意識,卻明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將自我管理模式融入初中班級管理,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可為初中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奠定基礎。二是有助于學生自尊心的維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青春期的他們內心極為敏感,但行為上卻十分叛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不僅可以很好地照顧學生的“顏面”,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還可以使其在積極樂觀的情緒中健康成長,這對其身心全面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三是有助于實現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輕松愉悅的班級氛圍。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經常會因班主任的“專治”而形成對抗心理,進而使得班級管理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將自我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讓學生以公平、民主的形式面對班主任,則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1]。
因此,筆者認為,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開啟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應該從哪些角度引導學生融入自我管理模式之中,讓自我管理真正發揮應有的價值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角度入手引導學生參與自我管理模式。
青春期階段的學生總是認為老師和家長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苦衷”,進而與家長“無話可說”,對班主任產生情緒。為此,要想讓初中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的自主管理之中,教師首先需要耐心細致地與學生進行深度的交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自我管理、為什么要學會自我管理。因此,在開啟學生自我管理模式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圍繞班級管理暢所欲言,讓學生將自己對自我管理的認識表達出來,將師生共同建立美好班級的心愿表達出來,進而讓師生之間產生共鳴,這種共鳴可以為后續自我管理模式的實施做出良好的鋪墊。當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出現松懈,一時放松了自我的言行時,教師可以再次以談心的形式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在之前談話中的“雄心壯志”,鼓勵學生在不忘初心中繼續做好自我管理,將自我管理的意志融入學習與生活的各個環節[2]。
很多時候,學生對班主任的工作是不理解的,認為班主任“就愛管閑事”,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先圍繞“你認為班主任工作是什么樣的”“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將如何管理班級”等問題展開討論,當學生通過換位思考懂得班主任的辛勞以后,再在班級中開展“班主任的一天”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感受班主任工作的意義,體會管理管理的重要性,進而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達成共同構建美好班級的愿景。
筆者認為,在班級管理中實行自我管理,并不僅僅是要求每一個學生管理好自己,還鼓勵每一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價值,認識到班級是一個集體,進而在提升集體榮譽感的同時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民主溝通、平等決策的方式鼓勵每一個班級成員都參與到班規班紀的制定中,這些班級紀律不由教師來制定,而由學生共同制定,當班級紀律章程制定完畢后,教師再組織學生以民主投票的形式最終確立班級紀律,并將其張貼在班級墻壁上最顯眼的位置。每當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存在偏差時,都可以在墻壁上獲得自我管理的提醒。
筆者認為,在初中班級管理中鼓勵學生自主管理是教育教學人性化發展的結果,也是促進初中生自主能力提升的必然選擇,希望本文提出的深度交流,引導學生領會自我管理意圖;換位思考,引導學生共同構建最美班級及平等溝通,引導學生參與班規班紀制定等學生自主管理策略,能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