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愛華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第三中學 廣東廣州 511385)
很多農村學生在學習初中地理的時候,總感覺書本中的內容距離他們非常遙遠。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并不上心[1]。同時,由于地理的“副科”屬性,部分學生更愿意將時間花費在“主科”知識的學習上,導致學生對地理知識缺乏興趣。為了喚醒學生對初中地理的興趣,本文對提升學生興趣的方法進行討論。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自我的關鍵。教師在建立興趣課堂時,首先要讓學生對初中地理產生興趣,之后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果學生本身對地理內容感到厭煩,那么,在后期的學習中,教師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只會讓學生更加厭煩地理知識和內容。因此,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活動時,應當重視對學生的興趣培養,而不是一上來就直接向學生傳播知識[2]。地理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其中不乏大量和日常生活有關的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周圍的現象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對初中地理產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農村周圍雨水的變化,引導出“世界氣候類型”的內容。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地理知識,還可以親身感受到地理知識,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情景教學,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對話、故事的編排設計,從而讓初中地理知識活靈活現地體現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讓地理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講解“印度”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西游記》的片段,進行小組表演。通過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取經時,在天竺的所見所聞,從而引出印度的經濟、人文、社會及人口。讓學生扮演師徒四人取經的過程,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從而讓學生對印度產生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另外,教師可以提前結合教材內容,對師徒四人的對話進行編輯,提高學生表演的效果和實效性。
上文提到,地理學科是一門內容非常豐富的學科。初中課本中講述了氣候、資源、國家、社會和農業等內容,僅通過書本進行學習,學生并不能徹底掌握和記憶。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進程的不斷深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地理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地球儀,讓學生更為直觀地觀察到世界上不同地區的分布情況,以及不同國家的領土面積。這種方法雖然是傳統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但地球儀的使用,能夠豐富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識,將世界濃縮成成學生可見的狀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構成。教師在教授“非洲氣候”時,由于口述的方法無法將非洲場景展示給學生,同時,由于學生思維、想象力的薄弱,難以通過想象對非洲的氣候產生了解。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中播放與非洲氣候相關的視頻,通過觀看視頻中非洲居民、動物面對不同氣候時的行為,更好地掌握非洲氣候的特點。
在初中階段,學生最大的興趣,可能是聽歌和追星。因此,教師在教授地理知識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構建符合本班學生特色的興趣課堂[3]。通過興趣的引導,讓學生對明星、歌曲產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阿寶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歌手,雖然沒有像偶像歌手那般受人追捧,但同樣也有很多同學喜歡模仿他的成名作《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對此,學習“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這節內容時,教師便可結合歌曲,播放黃土高原的環境風貌,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黃土高坡的獨特風景。從而讓學生了解到黃土高原的位置,它位于我國北方,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同時,加深學生對其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特點的記憶。
總之,初中生無論是思維還是認識,都缺乏一定的正確性和辯證性。因此,教師在構建初中地理有效課堂的時候,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情緒和興趣,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