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旬暉
(重慶市忠縣烏楊小學校)
在今天這個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課堂教學和書本不再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唯一信息源。教師應成為信息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正確地借助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小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有利于小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小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小學生獲得信息進行思考活動;有利于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把多媒體技術和課堂教學合理地進行整合,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
多媒體形式的多樣性,對學生感官的全方位刺激,是其取得更好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小學生年紀小,自制力差,易受到多媒體的負面影響。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在關鍵處使用多媒體,以避免學生完全沉浸在多媒體帶來的多彩畫面中,忽略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要盡力提高其使用效率。一堂課不在于是否全程使用多媒體,教師應該通過科學合理地編制課件,將多媒體作為學生理解難點與重點的助力。
毫無疑問,多媒體技術在表現手段、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方面,都有著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也應該看到,多媒體技術雖然豐富多彩,卻難有傳統媒體那種包含情感的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多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原則,用更加豐富的手段與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本著讓學生勤動手、勤動腦的考慮,科學合理地選擇多媒體,達到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真正將所有教學內容都準確、完整地傳遞給學生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重視多媒體硬件的投入,認為硬件能發揮更多的作用,卻對于多媒體軟件的運用沒有相應的覺悟,甚至不少學校領導也是這樣認為。其結果就是多媒體硬件越來越好,投入越來越多,教學效果卻沒有較大改善。事實上,多媒體只是一個手段,關鍵是要看怎么用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科學選擇與使用軟件,重點是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能力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軟件。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直觀與形象,高年級則選擇那些表現力更強,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運用要多考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多媒體多樣化的表現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無疑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比如,“比較分數的大小”教學中,我通過一系列動畫,創設了一個動畫教學情境:唐僧四人共同分一個西瓜,孫悟空吃1/4,八戒吃1/2,八戒很不樂意地說:“猴哥,我肚皮大,飯量大,這樣分我吃得少,你吃得多,不公平。”這時,畫面出現一個大大的問號——是否真的如八戒所說,他吃得少?我通過這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有許多概念性的東西,而這些知識點對于小學生而言,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很多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舉一反三。這樣,教學效果很難保證。多媒體的表現多樣性,可以通過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小學生對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幫助他們理解與記憶。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完全掌握著課堂的主導權。學生往往只能被動地聽講,或是在教師提問時回答問題,基本上難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建立一個教師與學生平等存在、學生主體地位突出的課堂。比如,在講課時,教師故意在一個知識點上空出一頁,問學生:這里填入什么樣的內容比較好?或是通過逼真的畫面與動聽的音樂,使學生將精力集中在課堂上,而不像以前那樣因為沒有自制力而頻繁出小差。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圖文并茂等特點,小學數學教師利用多媒體適時巧妙地演示,通過誘導、點撥,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突破思維障礙,形成抽象思維。比如,有這樣一道題:把一個棱長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切割成體積是1厘米的正方體,一共可以切成多少塊?其中一面、二面、三面有紅色的各幾塊?還有一面一塊紅色也沒有?本題要學生有較高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頗感棘手。如果通過多媒體演示,利用屏幕上的“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演示,就能使學生順利突破思維障礙,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形成抽象的思維概念。
總之,作為現代教學的重要基礎,具有豐富表現手段的多媒體,其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也應做到利用多媒體而不是依賴多媒體,充分發揮其優勢,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科學地使用多媒體,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