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波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遂昌分校 浙江麗水 323300)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和農村地區深化改革,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正在成為中國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建設科技化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基礎。新型職業農民作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肩負的是農業現代化進步和中國糧食生產與食品安全的重要問題。深入基層社區教育視角,全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比較研究優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策略和經驗,是中國鄉村振興、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職業農民既具有職業概念,也具有身份概念。主要是指職業化的農業勞動者,這部分農業勞動者在生產生活中與土地保持著密切的關系,是一群具備文化素質、專業技術素養、農業經營能力的高素質綜合性農業人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所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文化素質、人文素質和科技素質。
當前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特點有文化綜合素質相對較低;農業科技運用水平滯后。而社區教育就是將社區與教育結合,利用社區的開放互動性,協調更多農民積極參與到職業學習中。作為一種借鑒國外經驗的新型教育體制,中國的社區教育由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結合,借助新時代互聯網技術,能夠更好地提升社區教育組織與社會的聯系。通過社區教育多元化、多層次、靈活性推進,能夠幫助職業農民走向社會化、專業化、多項互動化的學習。
立足社區教育視角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比較研究,需要我們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比較國內外在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上的差異,取其精華,構建適合中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國外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類型可以劃分為“東亞模式”“大洋模式”“北美模式”“西歐模式”4 大類?!皷|亞模式”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主要是在政府主導之下,開拓多元化培訓主體。比如日本以農業大學培訓為主,韓國以公共職業培訓、資格認證培訓等方式為主?!按笱竽J健敝饕恰罢n程式”的培訓,分為短期課、全日制長期課、函授教學等形式。“北美模式”則主要是農業教育、科研與推廣“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同時則更加了信息化培訓項目內容,重視機械化農業培訓?!拔鳉W模式”則主要采用校企合作參與和互聯網傳播優勢,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質量的把控十分嚴格,有較為完善的農業培訓網,還需要受訓者通過書面和實際操作考核,才能正式從事新型職業農民工作。
國外新型職業農民的不同類型和主要培訓方式,都給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供了參考和經驗。借助這些經過實踐檢驗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經驗,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和探索國內社區教育視角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方法。
立足社區教育視角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比較研究和探索,我們可以發現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開展中,我國部分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已經積累的部分有效經驗,在農業部下發的《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內容的指導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正高效開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步。以蓮都區、云和縣、遂昌縣等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現狀為研究對象,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方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典型現狀。
當前社區教育中,蓮都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已經能夠按照新型職業農民未來工作就業發展目標,較為清晰地劃分為專業服務型、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這三種類型的新型職業農民。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社區學院會根據對新型職業農民的需求,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傾向性培訓,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培訓目標化更強。比如對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培訓,就會加入更多農業科技、農業勞動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
遂昌縣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過程中,培訓體系也在逐漸完善,遂昌社區學院立足本縣實際,通過發揮社區學院下各分校的作用,建立農民培訓基地、田間學校等實踐基地,助力多層次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發展。這種不斷趨于完善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不但在遂昌縣廣泛推進,在我國很多社區學院中也已開展。這些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和培訓基地,利用農閑季節,廣泛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而且與當地農村企業、鄉村旅游產業、農村支柱性產業和特色鄉村企業都有合作,在產教結合、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培訓方面都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
以蓮都區為對象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的比較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當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方式和主要內容與過去盲目學習培訓、欠缺系統化的“補缺式”培訓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當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方式采用通用課與專修課結合的集中培訓方式,且十分重視職業農民的技能實訓操作,與傳統職業農民培訓重理論、輕實踐、實用性不足的情況相比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不但有一對一的農業技能操作指導培訓,還給職業農民創造了更多的外出考察機會,讓職業農民能夠深入生產實際,與時俱進地學習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實現與社會農業發展需求接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優化。
在云和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管理的比較分析中,可以發現當前社區教育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管理正在向精細化、標準化發展。為新型職業農民建立培訓檔案、制訂針對性的培訓計劃、編制標準化教材教案等操作,都最大程限度地保證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每個環節都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為搭建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平臺,云和縣組建了異地綜合開發領導小組,借助網絡技術,加強了對培訓人員的組織管理和服務。而且也積極拓展“云和師傅”勞務品牌的宣傳。當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行政府主導、農民自愿、政策扶持、動態管理的辦法,在培訓管理的科學性、推廣范圍擴大化和靈活性上有很大進步。
除蓮都區這類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發展進程中進步顯著的區域,還有更多地區在社區教育視角下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積累的寶貴經驗。立足基層社區教育視角,遂昌縣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中積極打造“原生態農產品”,圍繞農民意愿和需求開展精準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云和縣打造“云和師傅”勞務品牌,引領示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強化方式。這些典型縣鄉在社區教育發展中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探索,都為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策略的完善和改革提供了經驗。比較研究遂昌縣、云和縣、蓮都區等地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措施的差異,結合當前中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迫切需求。在社區教育視角下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策略上可以做出的調整和優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社區學院在開展培訓前,要更全面深入地分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求,結合社區內農民的意愿,轉變以物為發展到以人為發展的中心教育理念,尤其在社區教育課程開發中,要注意社區與社區農民的互動持續發展。在進村入戶、產業調研、區域農業發展情況和職業農民需求情況調研的基礎上,做好按需選專業、針對產業辦好專業、以專業培養促產業發展的精準化培訓。在精準化培訓前要做好基礎準備,上級社區學院應該幫助社區學院分校針對不同農業專業培訓需求,編寫與國際農業發展方向和新技術理念與經營管理經驗相契合的教材。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必須有產業作為載體,進行產學結合的目標化培養。尤其要利用社區學院平臺組成的農民學習小組,提高農民的互助、互動精神,建設以人為中心,產學結合、互幫互助的社區文化教育和職業學習。以蓮都區為例,蓮都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有學員外地實訓和示范基地考察,遂昌縣有茶業生產班聘請專業博士授課,并圍繞鎮縣的茶業產業發展做研究,但是這些產學結合的目標化培養還比較基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還未做到深度結合農業產業需求,沒能創造可持續的農業產業價值。社區學院要跨校進行合作,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農業產業教學示范基地和農業創業與農業企業發展結合,構建集定向培養、企業實踐、資格認證、就業創業于一體的產學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流程,加快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成果的轉化和人才輸出。
社區教育會帶給職業農民更多的歸屬感,在歸屬感和心態認同感下,通過社區職業農民教育內容的豐富和社區教育活動的建設,為農民提供更完善的社區教育支撐。通過對比不同地區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教學體系構建方式、教學多樣化靈活運用方式,在比較研究中總結出更完善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和多樣化教學方法,推動社區教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完善性。比較蓮都區、遂昌縣和云和縣各自的優勢后,可以總結出,社區學院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一方面要注重多樣辦學方式結合,滿足不同水平、不同學習需求、不同專業方向發展的職業農民,做好培訓服務,可以用“定制班課”“專項技術培訓”“產業創業培訓”等多類型課程,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求,另一方面,在培訓體系的完善過程中,也要注意文化基礎、專業素質、農業科技、專業實戰經驗的全面性系統培訓,這樣才能培養出更適合社會農業發展需求的新型職業農民。[1-2]
綜上所述,社區視角下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比較研究,可以歸納總結出我國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方面取得的成績和尚存的不足。而立足社區學院,結合農民學習需求,打造品牌化、系統性、產學結合、靈活多樣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程,是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未來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