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懷巖
(海南師范大學學生處 海南海口 571158)
宿舍是復雜的社會生活空間,是高校安全隱患的重點排查區域。宿舍安全教育不僅關乎高校安全穩定工作,而且關乎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整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高校宿舍安全事故頻發,如2004 年云南大學馬加爵事件、2008 年中央美術學院燒毀100 多間宿舍的火災、2013年復旦大學投毒案件以及校園貸等網絡詐騙引發的惡性事件。宿舍安全因宿舍生活的復雜性而變得復雜,宿舍生活的復雜性使宿舍成為我國高校各類安全事故頻發的高危地帶,宿舍安全事故頻發給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
在宿舍區內活動的人主要是學生,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生活條件相對優越,年齡普遍在二十歲左右,卻安全意識淡薄。校內工作人員、服務人員、周邊市民群眾、觀光游覽者、臨時到訪者,給宿舍的安全穩定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宿舍是個半開放區域,是個小社會,其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訴求,宿舍空間性質的多樣性,帶來宿舍安全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宿舍時間的不確定與宿舍人員、宿舍空間性質的不確定性緊密相關,不同類型宿舍人的宿舍時間因其宿舍生活性質而不同,這也給宿舍安全帶來一定的問題[1]。
針對以上高校宿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工作路徑。
2016 年12 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基礎上,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對“三全育人”做了進一步闡述:“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
習近平同志關于“三全育人”的闡發主要是針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但其理論的深度和高度足以使之成為一種教育理念,即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以更深遠的教育眼光、以系統論的觀點整合各方力量對教育者進行施教,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適用于我國高等教育的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高校安全工作[2]。
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高度審視,習近平總書記“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給高校宿舍安全教育工作帶來全新思路,有利于高校宿舍安全工作的推進和學生安全觀的形成。
“三全育人”理念的宿舍安全教育工作著眼點是宿舍安全穩定基礎上的社會主義人才培養。在此目標的基礎上,宿舍安全是最低限度的目標和保障,而具有正確安全觀的新時期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是我們更高的目標,這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全育人”的不可或缺的一環[3]。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教師、管理人員、服務人員都可能會在特殊的環境下發生角色轉換,成為宿舍安全工作的教育者。同時,被教育者也可能會轉變為教育者,如當學生成為宿舍管委會成員、學生黨員、衛生檢查組織、信息員、安全員、心理委員等時則可能由被教育者轉變為教育者,從而實現自助、求助到助人的轉變。
宿舍時間的無限延展性決定了宿舍安全教育時間的無限延展性,因此,宿舍安全教育時間應該做到全程化,貫穿學生大學四年。宿舍安全教育當然要融入第一課堂,同時,宿舍安全教育當然應該擴展到夜晚、周末、小長假、寒暑假等休息時間,宿舍安全教育時間還應包括各種宿舍碎片化時間(吃飯、上廁所、躺在床上等),高校應該抓住機遇,在這些時間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安全教育[4]。
宿舍生活的多樣性決定了宿舍安全教育領域的廣泛性。因此宿舍安全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也不能局限在各種特殊實訓場上,而應該拓展到宿舍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拓展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非安全教育領域),要“把解放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做到既講道理又辦實事”,要“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發揮教育影響”。同時要充分借助互聯網、移動終端等現代設備,將宿舍安全教育開展到網上,拓展網絡安全教育空間。另外,不容忽視的是家庭教育,宿舍生活是家庭生活的延續,家長的家庭教育往往會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宿舍是個小社會,是學生步入社會生活的前奏,各級各類政府機構、組織(如公安、消防、銀行、醫院、食品監管等)也應該將學生宿舍作為其重要的工作領域,如此,宿舍安全教育理應拓展到社會各相關領域。
總之,在習近平總書記新時期“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宿舍安全教育工作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應該深入學習、全面貫徹“三全育人”理念,確保高校安全穩定,培養學生安全觀,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快速發展。